“三重防线”为散打运动员们撑起安全防护网

    如何提升散打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安全防护系数,一直备受各方关注。在11月25日至30日进行的2012中国·榆林武术散打冠军赛上,这项工作就得到了一次集中检阅。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训练竞赛二部主任郑企平介绍,为了减少风险,此次比赛在安全防控上共设置了“三重防线”,力求为运动员撑起一张安全防护网。
    据了解,比赛的“第一重防线”来自从总裁判长、裁判长到场上裁判的三级“分工岗位责任制”。郑企平说:“比如场裁,他是全场离风险最近的一个人。在我们的体系中,如果双方运动员在比赛中有明显技术差别,他首先会做出预判,需要时马上喊停,判定一方优势获胜。或者当场上出现连续重击,一方已经无还手之力,场裁也会立即停止比赛。这些都是为了减少运动员在比赛中发生危险的可能。如果场裁的判断出现了偏差,我们还有裁判长、总裁判长,逐级分工很明确,实行共同监督,以便能立即做出有利于运动员安全的正确决断。”
    此外,为了更好地保障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今年5月,总局武管中心还实行了比赛中的“第二重防护”,要求每队的随队医生都必须作为教练助理共同出场,这项规定在本次比赛中也得到了延续。队医除护理运动擦伤、擦汗、降温等辅助性工作外,在局间休息时还必须重点关注运动员的脉搏、呼吸节奏、神经反应、体力和精神状态等。
    郑企平表示,很多散打运动员意志品质非常顽强,即使强撑着也要完成比赛,“这时就需要队医在局间休息时快速做出判断,必要的时及时制止运动员继续参赛”。
    而最后的“终极防线”则得益于今年9月11日刚刚成立全国武术散打医务监督委员会。郑企平坦言,虽然以往散打项目也在做这方面工作,但“现在属于专业层面”。他认为,散打项目必须站在专业和权威的角度制定严密的防控系统,以确保当运动员在生命、身体产生危险时,有一系列的安全保护措施。
    据介绍,全国武术散打医务监督委员会包含了国内在神经外科、颅脑损伤、头颈损伤、耳鼻喉、运动损伤、内科、心脏功能测评等方面的顶级专家。在随后的比赛中,武管中心也将保证每场比赛都有两名以上的医务监督专家“现场坐镇”,第一时间为运动员提供及时权威救护。在此次冠军赛中,来自医务监督委员会的委员同仁医院心内科主任肖洁和颌面外科主任周维国,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印钰也亲临赛场,为运动员们保驾护航。
    与此同时,在全国武术散打医务监督委员会的帮助和努力下,包括入队体检、赛前体检、年度常规体检等在内的散打运动员体检目录,也正在加紧研究与认证当中,不久后即将面世,相信将进一步加强运动员场外的安全防护。

(卢  苇)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