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中国举重队不平凡的2012 期待2013

    2012年,注定是中国举重不平凡的一年。在伦敦奥运会上,中国力量再次迸发:中国女举4人参赛3人摘金,坚强捍卫梦之队的无上荣耀;吕小军、周璐璐屡次打破世界纪录,尽显“更快、更高、更强”的拼搏精神;李雪英、陆浩杰展现出90后选手无惧大场面、遇强则强的青春无敌;王明娟演绎十载坚持终圆梦的励志故事,令人动容,催人奋发。
    荣耀之后也有思考:亚洲近邻哈萨克斯坦、朝鲜强势崛起,已给中国举重敲响警钟!中国男举大级别依然相对落后,我们要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拿下这最后一块难啃的骨头。
    2013年的脚步已近,期待全运会、世锦赛好戏连台,期待中国举重在里约新奥运周期继续劈波斩浪,再现中国力量!

 

亚洲之光

 

    伦敦奥运会上,全世界见证了亚洲之光:男子8个级别、女子7个级别共15枚金牌,亚洲包办13枚!
    举重是一项古老的运动,现代举重运动始于18世纪的欧洲,也是欧洲的传统强项,曾一度被东欧各国联手垄断。然而近几届奥运会,亚洲国家强势崛起,已形成赶超欧洲之势,尤其在女子项目上。以伦敦奥运会为例,亚洲选手包揽了女举全部7个级别的冠军:中国女举揽下48、58和75公斤以上级三金,哈萨克斯坦女举毫不示弱,以53、63和75公斤级三金分庭抗礼。剩下的69公斤级,由于中国没有派选手参赛,金牌落入朝鲜选手李全心手中。
    男子项目也出现类似情景,中国男举拿下69、77公斤级两金,朝鲜掠下56、62公斤级双冠,哈萨克斯坦、伊朗分别在94和105公斤以上级称雄,欧洲只有波兰和乌克兰分获85和105公斤级冠军,优势大幅萎缩。要知道,雅典奥运会时,欧亚金牌分布比例还是7比8,亚洲仅领先1金,但到了北京奥运会和伦敦奥运会,比例都变成了2比13。
    这也提醒中国举重,必须警惕身边的对手。此次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女举打了平手,她们的进步速度之快不是偶然。这次夺金的祖尔菲娅、马内扎和波多贝多娃在近3年世锦赛都曾大出风头,屡破世界纪录。中国女举想要巩固霸主地位,必须在上升势头上压制对手,在自己的优势级别上延续辉煌,在双方有竞争的级别上多选拔有潜力的苗子。
    伦敦奥运会上,中国男举小级别56、62公斤级两输朝鲜,从近年世锦赛的结果来看,我们在男举小级别是具备绝对优势的,两个级别近3届拿下5个总成绩冠军,在赛前也确实有底气要拿金牌。但显然对手隐藏了实力,刻意避免在奥运前的国际赛事拿出最好成绩,让我们的情报收集前功尽弃。中国男举不会回避教训,吴景彪、张杰已经认真总结并积极投入训练,他们势必要在国际赛场上重新证明自己。

 

小将堪任


    奥运会是每一名运动员的“殿堂级”赛场,能参加奥运会,是一种荣耀,更要承担不小的压力。按常人的理解,身经百战的老将显然比初出茅庐的小将更能应对这种大场面。但在伦敦奥运会举重赛场上,林清峰、李雪英、陆浩杰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年龄不是问题,决心才能制胜!
    奥运会前,林清峰的夺冠把握不是中国男举最大的。虽然在国内选拔赛69公斤级技压群雄,但国际赛事经验只有亚锦赛的他,一度自嘲为“无名小卒”。但到了伦敦举重台上,林清峰完全变了一个人,目光犀利甚至有点杀气腾腾,拿下冠军后那句“我就是来复仇的”让人印象深刻。其实了解林清峰的人都知道,他对自己要求很高,训练非常认真,是那种受了伤也要顶着练的人。也许正是这种气质,让他关键时刻能撑住,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机会让23岁的林清峰收获磨练和成长。
    相比林清峰,李雪英在奥运会前就是中国女举一颗“闪亮的星”。虽然是90后,但李雪英早在2009年就先后拿到58公斤级全运会和世锦赛金牌,早早被冠上“陈艳青接班人”的称号。也许是荣誉来得太早,在2011年巴黎世锦赛上李雪英有点大意,被白俄罗斯名将诺维科娃逆转。此后小姑娘沉默了,在近一年的备战中她收起了以往的笑脸,严肃认真对待每一分钟的训练。用她后来的话说,“赛前我什么也不想说,赛场上用成绩说话”。就是这股专注,让走上伦敦举重台的李雪英以超对手10公斤的巨大优势拿下冠军。在领奖台上绽放幸福甜美的笑容,从前的李雪英又回来了,变得更加勇敢和强大。
    陆浩杰也是中国男举在伦敦的一大收获。在国内选拔赛时陆浩杰就狠狠地惊艳了一把,战胜老大哥吕小军,成功拿到77公斤级奥运入场券。虽然此前还没有走出国门的经历,国际大赛经验为零,但陆浩杰的比赛气质极佳。奥运会抓举比赛中陆浩杰肘部意外受伤,候场时剧痛难忍,教练都劝他放弃的时候,这位90后小将咬着牙登台完成挺举试举,力保中国男举双保险能包揽金银牌。这枚银牌同样价值连城,是一种奥林匹克精神的闪光,一个展现中国体育精神的载体。

 

纪录喜人

 

    伦敦奥运会上,举重项目共有6人创造8项新世界纪录,吕小军、周璐璐先后为中国举重夺金并贡献3项世界纪录,表现最为突出。
    用艺高人胆大来形容吕小军最合适不过,他曾在2009年韩国高阳世锦赛上,以抓举174公斤、总成绩378公斤将77公斤级两项世界纪录划入自己名下。在这个级别具备超强实力的吕小军,力量大、爆发力强,标志性的下蹲挺很容易让人想起名宿占旭刚。然而吕小军的备战并不是一帆风顺,4月的国内选拔赛上输给黑马陆浩杰,让吕小军压力陡增。77公斤级的国外对手也不是吃素的,中国男举在这个级别派出双保险出战也出于这种考虑。然而到了伦敦赛场,吕小军的爆发让所有人眼前一亮,抓举就以175公斤破了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几乎浇灭了对手的希望。当挺举成绩稳稳锁定在204公斤时,吕小军的总成绩也超出世界纪录1公斤。这样的表现当然缘于他赛前扎实的训练,备战阶段吕小军的训练质量很高,比赛只是正常发挥训练水平。
    我们当然欣赏一枝独秀的超强能力,但棋逢对手时的巅峰对决更值得称道,周璐璐和卡什丽娜就是这样一对“既生瑜,何生亮”的“冤家”。在伦敦的女举压轴之战75公斤以上级中,两人共9破奥运纪录、4破世界纪录,每一举的比拼都“惊天地泣鬼神”。卡什丽娜抓举实力超强,两破世界纪录并领先周璐璐5公斤。然而“大心脏”已成周璐璐的标签,具备极强心理素质和稳定性的她,在挺举中举起187公斤,卡什丽娜的成绩则定格在181公斤。正是因为有了伟大的对手,周璐璐创造了333公斤这一伟大的成绩,一举超越自己保持的原世界纪录5公斤。周璐璐24岁,卡什丽娜21岁,两人注定成为“一生的对手”,世界举重舞台的巅峰对决还将继续上演,周璐璐也将继续“用实力说话”。
    除了周璐璐,中国女举在近期还冒出一位新生实力派,她就是孟苏平。在11月以色列埃拉特举行的世界大学生举重锦标赛上,孟苏平在75公斤以上级中创造了挺举188公斤的成绩,将北京奥运会冠军、韩国国宝级选手张美兰保持的挺举世界纪录提高了1公斤。这对于中国女举大级别当然是一个好消息,更多的人才储备,更多的选择机会,势必带来更强的国际竞争力。

 

梦幻延续

 

    16人参赛,拿下14金,这就是女子举重项目登上奥运舞台之后由中国女举创造的纪录。从悉尼奥运会起,中国女举凭借骄人战绩,成为中国体育史上又一支梦之队,她们用几代人的拼搏精神捍卫了梦幻之师的荣誉。
    悉尼4金、雅典3金、北京4金,在伦敦奥运会前,中国女举姑娘们的压力空前巨大。不仅仅是她们要面对延续前辈荣耀的使命,更是因为最近3届世锦赛均只收获两个级别的总成绩冠军,让很多人对中国女举的表现不敢乐观。然而到了伦敦举重台上,姑娘们将压力化作动力,砍瓜切菜般干净利落地拿下3项冠军!
    王明娟,4次世锦赛、2次亚运会、2次全运会冠军,她几乎拿遍了自己能拿到的所有赛事的金牌,唯缺一块奥运金牌。这就是激励这位27岁老将一直奋斗到伦敦奥运会的原因。她没有愧对自己的付出,凭借抓举91公斤、挺举114公斤、总成绩205公斤,领先亚军8公斤的优势强势夺冠。点亮“有梦想你就去捍卫”这句座右铭,王明娟成为了中国女举第一个拿到所有赛事“大满贯”的选手。
    李雪英也许是女队压力最大的,一年前的巴黎世锦赛上,她意外败在白俄罗斯老将诺维科娃手下,丢失了中国女举最难被撼动的58公斤级城池。在伦敦,她依然要面对这个老对手,压力可想而知。然而,机会永远是自己争取的,李雪英这一年的刻苦训练让她有足够底气面对诺维科娃,她也没有再给对手任何机会,以246公斤破奥运会纪录的成绩夺冠,赢得轻松自如,却也霸气十足。
    周璐璐代表中国女举压轴出场,她的这个轴压得动人心魄。从巴黎世锦赛开始,周璐璐每逢卡什丽娜必上演一出火星撞地球的好戏。两人上次相逢,周璐璐以328公斤创造了女举75公斤以上级总成绩世界纪录。再次狭路相逢,两人上演了堪称伦敦奥运会举重台上最经典的一场比赛:卡什丽娜抓举两破世界纪录,被逼到悬崖边上的周璐璐在挺举中强力爆发,最终以333公斤的总成绩将自己保持的总成绩世界纪录大幅提升5公斤夺冠!
    当然,我们也需要思考,小将周俊在53公斤级上3次试举均告失利,以一个尴尬的“0”结束了自己的奥运之旅。奥运名额弥足珍贵,如何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也许我们应该从最基本的训练开始,给予年轻选手更多成长空间。

 

金牌团队

 

    在举重队这支金牌之师身后,还有一支金牌团队在默默奉献,教练、队医、科研人员等等,为运动员倾注了全部心血,他们同样是中国举重的骄傲。
    为了训练和备战,国家举重队教练员要长期留守北京,长期与家人分离,他们不能照料年迈的父母,不能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虽然已经不是只能拿着照片相思的年代,但他们最多也就在训练完给家人打个电话问候近况,上网用视频看看孩子的成长,没有更多方式和家人相处。正像男举总教练陈文斌和记者聊天时说的,谁不想过年回家团聚,谁不想享受天伦之乐呢,但一想到过年放假一周,运动员就得多花四周时间才能恢复到放假前的状态,我们就不敢休了。
    除了教练员,队医和科研人员也是金牌团队重要的一环。举重运动员每天举起放下成吨的重量,全身肌肉经常硬得像铁一样。这么大的训练量,如果没有每天队医们的按摩放松来缓解,很容易积累运动疲劳引发伤病。队医们通常要每天训练前帮队员拉伸、训练后踩背、晚上回运动员公寓还要为他们按摩肌肉,工作量很大。如果运动员有伤病,他们还要负责为运动员做理疗、泡中药,非常辛苦。
    中国举重队正是有这样一个专业且敬业的团队,才能打造“中国力量势不可挡”的传奇。

 

补强之期

 

    近3届奥运会,中国举重共拿下18金,尽显中国力量的霸气和风采。很多人因此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还有提升的空间和潜力吗?答案当然是有!中国男举虽然在中小级别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甚至统治力,但在大级别上还基本处于“真空”状态。
    回看伦敦奥运会男举大级别的成绩:94公斤级冠军是哈萨克斯坦选手伊利亚,总成绩为418公斤,他不仅是北京奥运会这个级别的冠军,而且还在伦敦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105公斤级冠军是乌克兰选手托罗赫伊,总成绩是412公斤;105公斤以上级冠军是伊朗选手萨里米,总成绩455公斤。很容易发现,105公斤级的成绩相对偏弱,94公斤级伊利亚的超强实力使之超过105公斤级冠军的成绩。
    中国男举近年在大级别并不是没有好苗子,如105公斤级的杨哲在比赛中最好的抓举和挺举成绩分别有187公斤和220公斤,相比国外强手并不逊色太多。如果能在新奥运周期继续强化训练,完善技术动作和核心力量,杨哲在新奥运周期内大幅提升成绩不是不可能,因为他还只是一位90后小将。
    客观分析中国男举大级别目前的水平和形势,除了105公斤级尚存“突破口”外,在94和105公斤以上级中差距还是不小。若想在里约有所作为,男举大级别还需选拔更多优秀人才,下大力气培养和锻炼新人。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突破不是一朝一夕实现的,毕竟大级别选手的运动寿命更长,男子大级别选手真正出成绩很多都在25岁之后,我们应该把眼光放长远。

(袁雪婧)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