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联赛开历史先河女子围棋步入新时代
历经几代人的探索,中国女子围棋终于在职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今年5月初首届中国女子围棋甲级联赛将揭开帷幕,这无疑将成为中国女子围棋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国家体育总局棋牌中心主任、中国棋院院长刘思明日前接受专访时表示,伴随着女子围棋甲级联赛的创立,中国围棋将迎来均衡发展的新局面。
记者:请问为何创办女子围棋甲级联赛?
刘思明:女子围棋是围棋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围棋发展应该是综合平衡的,而不能只是男子围棋。可是多年来女子围棋一直处于从属的地位,这种状态影响了围棋事业的全面发展,如果女子围棋能够与男子围棋一样红红火火,那么我们的事业必将是另一种局面。要想拉动女子围棋的发展,就需要从赛事着手,利用竞赛平台提高人们的关注度和棋手的参与积极性,只有吸引力提高了才能够把人留住。如果没有比赛平台,就很难做到这一点。
记者:创办女子围甲的现实背景和初衷是怎样的?
刘思明:从目前我国女子围棋面临的现实问题来看,也急需通过联赛的创办,吸引新生力量的不断加入。过去我们的女子围棋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刚开始通过体制内的模式,集中队伍进行专业训练,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逐步发展,并涌现出一批天才棋手,如:孔祥明、芮乃伟、杨晖、华学明等,一度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甚至是孤独求败。
后来开始市场化之后,由于缺乏女子国际大赛,国家队也不招女棋手了,芮乃伟、丰云等人也都出国寻求发展,结果造成国内水平直线下降,只剩下体制内遗留下来的少数人勉强支撑了一段时间,比如徐莹、叶桂等。同时随着韩国男子和女子围棋的兴起,特别是他们把芮乃伟也吸引了过去,短短三四年的时间韩国就涌现出以朴志恩、赵惠连为代表的一批女棋手,在整体实力上我们已经处于下风。第三阶段是从俞斌出任国家队总教练抓女队训练开始,国家队从各地选了一批苗子,这些人既有地方输送的,也有俱乐部和道场培养的,所以在模式上与以往有所不同。
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宋容慧在2008年北京首届世界智力运动会上一鸣惊人,对女子围棋的发展又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系列女子围棋比赛陆续举办,比如建桥杯、穹窿山兵圣杯、女子国手战等,一些韩国停办的国际比赛我们也接了过来。不过这些比赛在规模和稳定性上还是难以与联赛同日而语。单纯靠几个零星的杯赛或少数国际赛事,也难以充分彰显女子围棋的魅力和吸引力。而且从国家队面临的现实问题来看,在宋容慧、李赫、王晨星、於之莹等这批女棋手之后,已经很难找到高质量的好苗子。由于女棋手发展前景不大,收入不高,各地队伍不稳定,一些家长让孩子学围棋的愿望和热情在逐渐下降。为了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我们有必要在这个时候创办女子围甲。
记者:为什么要单独创办女子联赛,而不是在现有的男子围甲联赛中增加女子台次?
刘思明:男子围甲联赛对竞技水平和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更多青少年受此影响开始学习围棋,现在围甲把几十名中坚棋手牢牢地拴在事业发展的大船上。同样女棋手也非常需要这样的比较稳定的发展平台。特别是有感于女棋手后备力量的青黄不接,如果不有所改变而是顺其自然的话,再过几年我们的竞争力可能又不行了。
当然最初也有不少人建议把女子台次加入到男子联赛中。但是我们讨论和尝试了很多次,一直难以达成共识,因为不同的队有不同的意见,女棋手强的队肯定同意,弱的肯定不同意。为此我们就更倾向于创办完整的女子联赛,而且创办女子围甲联赛可以与地方形成联动,从而引起更多的关注。因为大家除了关注女棋手本身,还有区域间的竞争。另外我们也会尝试为女棋手定制漂亮的衣服,在比赛中突出文化色彩,让棋迷们更好地欣赏到女棋手的魅力,借此吸引女性用品赞助商的关注。希望女子围甲联赛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这将有助于稳定队伍,增加对学棋青少年的吸引力。
记者:女子联赛能否得到赞助商的持续支持?
刘思明:此前之所以一直没能推出女子围甲联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到财力等因素的限制。而这一次中信地产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决定冠名赞助女子围甲联赛,合作期限是5年。同时我们考虑到联赛刚刚创立,为尽量减少各参赛队的压力,采用四站分站赛的比赛方式,各队除了要负担一定的人员费用和路费,其他大部分比赛费用基本上由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承担。分站赛相对集中,各队没有主客场的接待压力,冠军队可以拿到25万元的冠军奖金。我希望,这5年的时间可以让联赛和各参赛队获得非常宝贵的成长空间。
记者:首届女子围甲联赛共8支参赛队,以后是否考虑扩军?
刘思明:8支队的规模与目前女子围棋的现状是相吻合的,如果队伍过多,差距就会很大,影响锻炼效果。这不像男子围甲联赛,现在有12支队,还是有很多高水平棋手挤不进去。而现在国内具备一定水准的女棋手就这么多,8支队参赛可以保证每轮14盘高质量的对局,还能给参与棋手增加一定的收入。
同时我们考虑到女子围甲联赛毕竟还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传统的全国女子围棋团体赛依然不停。上一年度女子围甲前六名的队伍不参加第二年的团体赛。两名女子围甲的降级队伍参加全国团体赛,团体赛前两名升入甲级联赛。只是今年比较例外,适逢首届联赛即将开幕,今年团体赛前八名进入首届女子甲级联赛,第九、十名的两支队伍升入明年的女子围甲联赛。当然随着联赛的发展壮大,不排除以后扩军的可能。
记者:女子围甲联赛会不会向外援放开?
刘思明:创办联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应该先尽量满足国内棋手的需求,给她们多一些锻炼机会。如果马上放开外援,很可能我们自己的队员加在一起不到十个人。等到联赛发展到一定水平,市场逐步扩大之后,会考虑像男子围甲那样逐步放开限制。现在我们只是向中华台北棋手开放。此前中华台北棋手黑嘉嘉代表齐鲁晚报棋院队参加了今年的全国团体赛,只是这支队伍只获得第12名,没有取得首届女子围甲联赛的参赛资格。
(陈君 葛会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