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套路赛裁判回避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本次全运会套路预赛各项目的前12名选手将进入最后的决赛,预赛成绩不计入决赛。为了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比赛环境,比赛设立了裁判员回避制度,裁判对来自于同一地区的运动员不打分。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陈国荣介绍,套路项目赛事的回避制度以前也采用过,但那时的所谓回避就是抽签、相邻单位注意些,但这次实行全场回避。
    比赛中,除了有3位回避裁判外,还有3位后备裁判,也就是说随时都有6位裁判员在作替补。陈国荣认为,这样做其实对裁判、对运动员、对比赛本身都有很多好处。首先,全运会减少金牌设置后,武术项目有了更大压力,因为队伍还是那么多,运动员这个周期的水平也都不低,这就更加要求赛事组织者要为运动队、运动员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比赛环境。但裁判员也是人,会不自觉地在瞬间出现家乡倾向性、同情心等情况,所以回避后会防止这种情况下出现的打分偏差。
    其次,这样的做法对于裁判员来说也能减轻负担和压力。例如在对同一区域运动员打分时,对于明显的失误,扣分太狠了回去没法“交代”,不扣又把自己给“晾”了——电子监督在那运转。采用回避后,整个裁判环境会更加轻松,让裁判能减轻压力,从而真正投入工作,给选手一个公正、客观的分数。
    这种制度对裁判员、运动队的管理也有好处。采取这样的抽签、回避后,运动队不会知道将要执裁的具体裁判,也没法掌握裁判组成的变化规律,从而也就不会再在这方面想什么办法“做工作”了。死了这个念头,也就会全心投入训练、凭本事去比赛了。
    本次全运会套路预赛仍然延续对裁判员采取集中封闭管理,但更多的工作都做在前面,而不是等到问题发生最后才去处理。陈国荣说,武术申奥的项目是套路,所以我们要展示我们成熟、公正的竞赛组织、裁判工作。如果能进入奥运会,武术比赛更应该显示一种典范的效应。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