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冠军方程式系列赛袁波梦想照进现实
5月12日,珠海国际赛车场。
黑白格子旗挥动,袁波以第五名的成绩完成了青年冠军方程式系列赛的首秀。
“还行吧,但还得加强基础训练。”今年25岁的袁波来自江苏,18岁留学英国时曾短暂玩过一段卡丁车。
真正接触赛车,袁波还是从2010年回国参加POLO杯开始。那一年,“菜鸟”袁波拿下了POLO杯全国总冠军。事隔两年,袁波再夺尚酷杯年度亚军。
鲤鱼跃龙门,由房车开始入门的袁波在2013年被大众中国遴选为“中国星之队”成员,开始角逐首届青年冠军方程式系列赛(以下简称FMCS)。
FMCS是由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跑车项目参与支持、在亚洲范围内推出的全新方程式系列赛事,一共设有中国珠海、中国上海、中国鄂尔多斯、韩国仁济、马来西亚雪邦和中国上海6站比赛。目前参加比赛的有6支车队,分别是:来自香港的Eurasia Motorsport和KCMG、来自印度的Meco Motorsports、来自马来西亚的Meritus GP、来自日本的Super License,以及中国星之队。
中国星之队共有四名成员:袁波、邹思锐、包金龙、邹晨雨,年龄都在16至26岁之间。由赛会提供的资料显示:中国四位车手除年龄16岁的邹晨雨接受过较为系统的基础(即卡丁车)培训外,另三位车手年龄均在25至26岁之间,且无卡丁车培训经历。
年龄偏大、且无方程式培训基础。这可能是大众汽车(中国)力推青年冠军方程式系列赛“没有想到或想到了也无法绕过去”的难题。
FMCS属方程式入门级赛事,年龄段“90后”最合适。与其他五支15至18岁为主阵容的车队相比,以“80后”为主的中国星之队年龄偏大,且多数没有卡丁车培训基础。
合适的队员真的这么难找吗?实际情形,的确这样。2012年全国卡丁车锦标赛CKC南汇站所有组别加起来不超过20人。适合FMCS赛事年龄段的车手寥若晨星。“而在2000年前后,这项赛事光一个组别就有20余人参赛。方程式赛最火爆的2007年,当时就有多达6种方程式比赛在中国进行,参与这些赛事的青少年车手也有20余人,并涌现了张志强、朱胡安、范高翔、曹宏炜、张臻东、张大胜、崔岳、陈呜华夏,号称‘方程式的八小虎’。”
现在除曹宏炜在英国参加雷诺方程式外,其他都挤在了国内CTCC、超跑赛上跑单帮。
为了圆孩子的方程式梦想,不少家庭砸锅卖铁、投入了数百万资金。“当初目标可不是为了现在跑房车赛!”成为“未来中国的舒马赫”曾是这些孩子们的梦想。随着程丛夫、董荷斌、李英健、马青骅等在登顶路上一次又一次铩羽而归,卡丁车不再成为“望子成龙”家长们竞逐的领域,加上相关部门、赛事机构杠杆调控政策乏善可陈,卡丁车、包括方程赛“门前冷落鞍马稀”也是必然。
方程式运动基础薄弱,参与者本身少,人才浪费更是严重。从1995年北京顺翔杯卡丁车赛诞生至今,国内历经卡丁车、康巴斯、AGF亚洲方程式磨砺的车手不下300人,但最后晋升到F3以上级别的不超过10人。“许多有潜质、能迈向更高阶梯的青少年车手,因为商业资金匮乏不得不在向更高级别挺进时中断或者放弃未来前程。”昔日“未来之星”江腾一、张志强大抵如此,目前在F1边缘徘徊的马青骅也是这样。
“青年冠军方程式系列赛希望能在这方面做些尝试。进入‘希望之星’的,车手出一部分费用,大众集团赛车基金出一部分费用。第一年,这些队员都集中在星之队;第二年,名列前茅的车手将获财务支持、进入更强车队;第三年,将进入大众赛车平台更高端赛事。”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跑车项目汽车运动总监吕柯向记者描绘星之队成员的发展蓝图。
“未来我可能还会更多参加超跑类房车赛,但方程赛、包括卡丁车对我巩固基础会有很大帮助。因此,今年除了跑保时捷卡罗拉杯、奥迪R8勒芒杯、青年冠军方程式系列赛外,我还特别买了一辆卡丁车,打算‘回回炉’、再补补基础。”(袁波语)
当成为首位F1中国车手,不再是车手家长们、乃至车手们自己的终极目标时,方程式运动难道就只能沦落为“高考加分所需的一项特殊技能”?
(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