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射箭队重梯队建设广纳人才深挖潜力

    2013赛季国际射联土耳其世界杯刚刚落幕,中国射箭队21岁的崔圆圆在女子个人赛中连续战胜众多世界高手夺冠,其中包括两位来自世界射箭强国韩国的奥运会冠军奇甫倍和尹玉姬。身为一名“90后”队员,第一次代表中国队参加如此高规格的国际赛事便有惊艳表现,令人欣喜。“最近两个奥运会周期,我们高度重视射箭队的梯队建设,大力培养年轻的有潜力的队员,涌现出了很多像崔圆圆这样的新人”,国家体育总局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张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射箭的整体氛围越来越好,各个地方队都本着‘全国一盘棋’的原则,踊跃地给国家队推荐和输送队员,经过教练员推荐以及国内各级别比赛的成绩参考,我们会把基础比较好,有发展潜力的年轻队员集中到一起训练”,张良介绍说,从最近几年国家二队队员的集训来看,整体年龄是非常小的,2010年二队在昆明集训时,队伍的平均年龄只有21岁,去年的冬训也大致如此。
    各地年轻队员能否进入国家队参加集训,基础实力是很重要的,“以往在国际大赛中,队员们的排位赛成绩跟世界高水平差距很大,有时甚至能达到百环左右的差距,但是从最近的比赛,尤其是这次土耳其世界杯站来看,这个差距缩小了很多”,以本站比赛女子个人赛为例,尽管崔圆圆在排位赛中落后三名韩国队员,排名第四,但她与头名奇甫倍的差距只有11环,排名第六的方玉婷与奇甫倍也只有28环的差距。
    招揽人才只是第一步,如何在集训中更好地挖掘年轻队员的实力更为关键,射运中心的做法是从机制入手,从2012年伦敦奥运会周期开始,国家射箭队在一队和二队之间采取动态管理,“在集训或者考核赛中表现好的二队队员可以直接进入一队,而一队的队员如果成绩不理想,就会进入到二队,不管你是初出茅庐的年轻队员,还是在国家队待了很多时间的老队员,我们的政策是一视同仁”。
    另外一种竞争机制就是国际大赛的资格选拔,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参赛的6名男女运动员都是通过之前的选拔赛获得资格的,而像世界杯这样的比赛,在开赛之前同样有类似的选拔程序,“这些竞争机制都很好地激发了队员们的内在动力,让他们逐渐从‘要我练’向‘我要练’转变,这自然给了年轻队员们更多走上大赛舞台的机会,也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训练和比赛质量”。
    “当然,这次比赛让我们看到了年轻队员的潜力,但它只是一次比赛,能否一直延续和保持下去,对他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新的比赛规则对射箭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验的是综合素质,这无疑给年轻人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张良表示。

(刘小龙)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