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篮斯杯广州站亚军吐故纳新需耐心
输给阿根廷之后,中国男篮在2013年斯坦科维奇杯广州站的比赛中获得亚军,引来了外界很多质疑之声。这种质疑倒不是对亚军的名次不满,也不仅仅是因为输给了以青年军为主的阿根廷,关键是这场球输得比较憋闷。从数据上看,男篮全场只得到44分,是球队在斯杯历史上的最低单场得分,全队整场失误达到20次,三分球14投无一命中,同时在进攻端看不到太多的战术执行,尤其是在最后一节,球队大部分时间的进攻变得没有章法。
“这确实是一场糟糕的比赛”,赛后得到全队一半得分的易建联说。而主教练杨纳基斯显然也认为比赛过程并不理想,不过他表示这在一定程度上与队员们的疲劳有关系,“经过前面一段时间的训练和比赛之后,球员们变得有些疲劳,这会让他们在场上降低专注度,失去速度,减弱力量,造成执行力下降”。从整场比赛来看,杨纳基斯总结的这个原因的确存在,其实中国队在进攻端还是创造出了不少的空位机会,但球就是投不进去,尤其是三分球,14投0中,完全不是中国男篮的水准。而罚球环节上29罚16中,55%的命中率也显然是个不正常的数据。
从球员个人表现看,他们实际上想打好比赛,也想去跟对手拼,但体能的问题让他们在比赛中总像踩在棉花上一样,其实这也很正常。众所周知,杨纳基斯日常的训练非常严格,每天的训练量可以达到六七个小时,而且训练中的间歇非常短。这对年纪大一点的老队员是很大的考验,即便是年轻人活力相对充沛,体能恢复较快,但经过长时间的高强度训练之后,总会遇到一个疲劳期。只要坚持过这个疲劳期,相信队员的体能情况可以达到一个比较好的状态。
而具体到战术,与体能问题也有相似之处,杨纳基斯上任之初就强调中国队的方向是打团队篮球,但是对于战术体系的改造是一项长期工程,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而改造就意味着两个方面,一是舍弃,这包括杨纳基斯所说的队员们之前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动作以及他们头脑之中的一些固有的不适合团队体系的战术打法;二是吸收,也就是接受新的主教练新的关于跑位、传球、空切、掩护等一系列战术思想。在这个过程中,队员们势必也需要一个适应期,尤其是在新的战术体系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时候,可能也会遇到一个类似疲劳期的小瓶颈,这可能就会直接导致球队在场上的表现看似没有了章法。但这并不能否认杨纳基斯是一位世界一流主教练的事实,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和耐心,男篮遇到的小瓶颈完全可以消除。
(刘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