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项目走进大众还需增设百姓参与环节

    说起让项目接地气儿,对于水上项目来说,比别的项目要难得多。
    场地就是一个大问题,此外还需要有专业的器材,而偏偏这些不像乒乓球拍和羽毛球拍那样便宜便携。此外,还有安全性的问题,很多人忌惮正是因为水上项目的安全性,对这些绿色阳光的运动敬而远之。
    为了让普通百姓能够充分参与水上运动,水上从业者也想出了不少的主意。近几年大大小小的水上赛事总少不了群众参与的环节。比如摩托艇联赛,每一站比赛都设置了观众参与板块,让普通人近距离体验在水上风驰电掣的感觉。
    不这样努力推广肯定是不行的,中国的摩托艇后备人才确实存在严重缺口,而代表摩托艇最高水平的F1摩托艇,中国除了彭林武这一名顶级选手之外,后备人才可以说是青黄不接,这样的非奥项目,又需要昂贵的器材做支撑,推广起来难度非常大。
    难度同样大的还有赛艇,虽然这项运动在国外火得离谱,但是在国内却变成了“苦大仇深”项目的代言人,比赛远离城市,导致来看比赛的观众不是亲朋便是好友。为了能让赛艇被更多人认识,伦敦奥运会周期,水上中心也没少下工夫,比如,在全国冠军赛上广发邀请,吸引“城里人”来看比赛,同时还将文艺活动融入比赛中,增加比赛的乐趣。2012年,赛艇还创办了“中国杯”多人赛艇公开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王渡表示,“中国杯”比赛只是多人赛艇这个“小众”项目迈入“深水区”的第一步,为了在青少年和大学生群体中推广多人赛艇这项运动,公开赛特别设置了大学生组,争取从校园开始,推广赛艇运动。
    尽管步履艰难,但是水上项目目前普及成功的也有不少,帆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北京奥运会周期,由青岛市率先提出来的“帆船进校园”如今已经在全国很多城市落地开花。他们利用专业队淘汰和社会上捐赠的船,让众多小学生第一次接触帆船,亲近大海。现在,帆船进校园已经进行了两个奥运周期,“花样”也多了起来,有很多省市通过社会资源、政府投入和学校投入等几条腿同时走路,将青少年帆船运动搞得红红火火。如今,《帆船知识》已经列入青岛中小学课程,该套教材是全国范围内首套中小学帆船运动教材,帆船已经成为青岛市中小学生的课程之一。据不完全统计,7年来青岛已经累计培训青少年帆船人才近29000人次。
    当然,水上中心项目的推广依然存在较大的难题,但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也给了更多水上从业者坚定的信心。

(陈思彤)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