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举重队大别山转训训练场延续正能量

    “观众买票进来的,看你的表演要值回票价,不然人家要退票的!”在安徽岳西县石关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举重馆里,总教练陈文斌带着幽默感的鼓励话语,引得正冲击大重量试举的队员们会心一笑,动力和正能量瞬间在胸中燃烧起来。
    训练场外,举重队员们也处处被正能量“包围”着。“从事竞技体育的运动员,谁没有个小伤小病的?有点伤病很正常,只要不是严重到没法训练的地步大家都在坚持。”“有时候通过训练来调整也是一种治疗方法。腿疼了,就去练练上肢力量。腰不舒服,就去练练体能或者小肌肉。”郑书敏、李斯等队医常给队员们加油打气和做“心理建设”。
    每周一次的训练总结会,也是一次正能量的“发射场”。“我们举重人在国际赛场要不断地打胜仗,不断地升国旗奏国歌、扬国威振民心。光喊口号不够,要实实在在有真本领真功夫,真较劲的时候能打赢对手。”在会上,陈文斌也不忘激发队员的训练激情,“年轻人都有满腔热血,都有一股劲,队员们也一样。中国人的正能量要不断传承下去,我们在各行各业都能做得很出色。”

快吃不多吃 大力士有讲究

    一口气举起上百公斤,大力士们肯定很能吃吧?这是一般人对举重运动员饭量最正常不过的一种猜想。
    来到安徽岳西县石关国家体育训练基地食堂,记者看到了这样的情景:80%的举重队员都会用一个直径20公分、高10公分左右的食堂专用碗,最多盛半碗米饭,然后加上一些青菜和炒肉来吃,有时会再喝一点汤。他们吃饭的速度普遍非常快,大概5至10分钟就搞定。这样看来他们不但不比普通人吃得多,甚至还比不上一些饭量大的普通人。
    这样能保证体力吗?要知道,大力士们每天训练要举起的重量都是成吨计数的。“我们都是赶紧一碗饭菜灌下肚,有点饱腹感就马上走了,如果在这里细嚼慢咽,看见这个也想吃,看到那个也盛一点,再来两碗我们也吃得下。”85公斤级队员卢长亮告诉记者,他们吃饭快的原因是怕眼馋,如果不赶快吃完就会越吃越想吃,那样就把胃撑大了,体重也会蹭蹭涨上去。可见除了不需要控体重的最大级别队员,其他人都多多少少要维持“吃不饱”的状态,尤其是小级别队员。
    当然,为了保证训练能力和质量不断提升,队员们不只要一日三餐,还需要加营养,为此可忙坏了教练们。一日中午吃过饭,记者看到万建辉教练从食堂拎着一袋排骨和一袋海参回公寓,原来他每天都要煲汤,给队员们补充营养。“下午训练前煲上,慢炖五六个小时才能炖好。晚上队员们临睡前加热一下,给他们喝上一碗,补充一些营养。”为了让队员们吃不腻,鸡、猪、牛、海鲜们轮流“作贡献”。
    “他们这么大的训练量,不吃肉不行啊。你看看自然界的那些猛兽,都是吃肉的,吃草的动物要被吃肉的吃掉呢!”万建辉笑着告诉记者。为了让队员们爱喝,他还要经常变换点调料和作料,让汤的味道多元化。一个自己当队员时从来不会做饭的人,就这样不知不觉变成煲汤专家了。 

(袁雪婧)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