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篮失利引发“蝴蝶效应”重建要找对方向

    中国男篮在菲律宾亚锦赛上的失利演变出一场巨大的“蝴蝶效应”,外界攻击的矛头从队员到教练,再到中国篮协的官员,最后甚至扭曲成了一部剧情跌宕起伏的“肥皂剧”,实在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客观来说,中国男篮在亚锦赛上的确出了很多问题,在球队总结会以及之后中国篮协新闻委员会执委、教练员、专家等各方的“会诊”过程当中,参与人员都提了很多意见,将暴露出的问题摆上了台面。大部分的意见切中肯綮,对男篮的重新崛起有着指导性的作用。这些才应该是目前中国男篮反思的方向,也应该是热爱中国篮球的媒体和球迷所主要关注的。
    中国男篮首先要反思的一个问题到底应该坚持什么样的球风,中国篮协从2004年开始聘请外籍主帅,先是来自美国的哈里斯,之后是欧洲的尤纳斯,再然后是邓华德和现在的杨纳基斯,应该说,中国男篮的风格实际上一直没有确定一个路线图。之前有姚明在,多少可以避免不同球风对球队产生的影响。但是姚明退役之后,球队的困境就开始显现出来。风格和定位都显得比较模糊。到了本届亚锦赛上,我们看到伊朗、韩国甚至是中华台北都打出了非常具有特色的篮球,中国男篮在请来杨纳基斯之后,尽管一心想打造团队篮球,但是因为时间太短,没有完全成型,也就难免导致最后的失败。战术体系是一支球队的灵魂,需要有针对性和长期性。在定位鲜明的篮球国家,运动员从小到大接受的都是标准化的技战术训练,上升到国家队的层面,队员们之间就会磨合得非常快。所以,一个鲜明的风格定位应该是中国男篮所必须的,也是中国男篮能否重新回到亚洲霸主地位的关键。
    亚锦赛失利反映出的另外一个问题,也是被球迷和媒体诟病较多的是新老交替的缓慢,很多人将这个问题的原因归结为联赛对年轻球员的压制。最近几个赛季,CBA越来越火,大牌外援越来越多,赞助商的合同也越来越大,但是有实力进入国家队平台的年轻人的数量却没有水涨船高,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很多年轻球员在联赛中由于外援的存在导致上场时间少,无疑是一个原因。但职业化的联赛和国家队分属两个层面,也不能过多地苛责俱乐部主教练的这种用人。中国篮协还是应该从其他方面想办法,比如是否可以考虑增加联赛场次,以增加年轻人出场机会等。
    同时也应该看到,在中国篮协的政策支持下,中国男篮最近几年的梯队培养还是展现出了效果,中国国青在世青赛上屡获突破,各支CBA俱乐部也越来越重视青年队建设,东莞新世纪、浙江稠州银行等很多球队现在都可以在青年联赛中与老霸主广东宏远一较高下。关键问题是,如何通过联赛和集训的多种手段将这些苗子培养成才,是中国篮协需要长远考虑的。

(刘小龙)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