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越野拉力赛 跻身国际顶级赛事
2013年9月29日,首届中国越野拉力赛在甘肃省敦煌市的标志性景点──鸣沙山月牙泉落下帷幕。这个比赛从酝酿到开始运作,花了近三年的时间,真正进入实质性准备阶段时也遇到种种问题。对于一项如此大规模、商业化运作、又是首次举办的比赛来说,遇到问题实在太正常。尽管出现过各种传言,又不得不在最后关头取消新疆段的比赛,但最关键的是它开始了,并且顺利到达了终点。参赛车队和车手们在比赛之余,也热心地讨论着关于"大越野"的种种。
比赛成功是第一步
赵威(达喀尔拉力赛中国事务代表):中国越野拉力赛让中国的同类型比赛上了一个台阶,它的所有标准都在向国际汽联越野拉力赛的标准靠拢,在管理上也有很大的进步。当然并没有完全照搬国际标准,而是考虑到了中国的特别情况。从比赛本身来说,强度和难度其实是不够的──达喀尔拉力赛一般是10000公里,而"大越野"还是在6500公里左右,考虑到了中国参赛者的承受能力。对比国际比赛,"大越野"当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不仅是建造一个漂亮的营地和配备国际一流的赛车就可以代表的。比这些硬件提升更艰难的,是软件的提升。
形似还要形神兼备
苏鹏程(哈弗车队领队):中国越野拉力赛的所有设置和标准都是按达喀尔来进行的。相对来说,环塔拉力赛已经做得很优秀,有很多本土化的东西,更加纯粹,而这个比赛则更加国际化。但想提的意见也不是没有。首先国际化是好事,但中国还是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做一些调整和变通。虽然赛事主管表明了这种态度,但他毕竟不是十分了解中国的需求,具体落实还是应该由中方负责。另外,任何车队、车手和俱乐部都希望通过比赛来宣传自己,但我们感觉媒体宣传的规模、深度还是跟当初的设计有出入。传播做好了,商业价值自然增大,赞助商的关注度也高,比赛才能更好,从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比赛的设计也应该更多考虑商业角度,比如达喀尔拉力赛的规则常常会有调整,通过这些调整来避免一家独大的局面,从而保持车队之间的激烈竞争,也保证了业界的话题,利于传播。
这是中国越野拉力赛的第一年,各方面工作对于组委会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现在来说,它与达喀尔拉力赛做到了形似,需要以后往里填更多"神"的内容。大家对这个第一年的比赛也许会有一些意见,但大家也应该知足。
“大越野”站在巨人肩上
徐军(福田汽车东方赛车队经理):在没有"大越野"之前,环塔已经举办了八届比赛。如果把环塔比作一个小孩,他已经是九岁、差不多开始懂事了。而"大越野"是巨人的儿子,它有国际化的运作,有国家中央媒体支持,有投资,这是很好的结构。在发车地点、营地设置和一些细节方面的结构也都有了。所以我们看到许多俱乐部斥巨资买回来国际一流的赛车,来赶"大越野"这班车。
但是这毕竟是第一届,比赛的组织运营能力还有待提高,许多地方还不足,需要成长的过程。达喀尔已是壮年,"大越野"即便是巨人的儿子,也是个刚出生的小孩。所以存在问题是很正常的,重要的是从无到有──它诞生了,已经有了一个形状。需要的是往里面再填东西、再继续优化。不然再准备个三五年,再举办第一届,也还是会有问题。
有比较才会有提升
马淼(福田汽车东方赛车队车手):这次比赛过来的车,整体性能比原来好很多,在车手、车队人员方面也出现了很多外籍人员。从国际化的角度来说这种情况比国内所有其他比赛都要好了。也看得出来,与很多外籍车手、与有着达喀尔比赛经验的中国车手相比,国内很多车手的整体水准还是有着很大差距的。大车队的后勤也给国内的这些车队上了很好的一课。所以我们会看到,明年很多车队会往更好的方面去发展,包括赛车,包括后勤。在明年的比赛中,我们会看到很多新的装备,整体会有很大的提升。
(懿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