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术场地障碍赛“贵族运动”的亲民路线
2013年劳力士杯国际马联场地障碍世界杯中国联赛于10月15日结束了为期三天的第二站分站赛和马主赛。当骑手和马主们在赛场激烈比拼时,场外也不乏热闹的嘉年华活动。记者在采访中得知,本次赛事组委会设置了多种马术推广措施,希望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大众投身马术运动,消除马术在老百姓心目中“贵族运动”、“烧钱运动”的固有印象。
业余骑马不烧钱
据《马术》杂志统计,目前在北京郊区约有30家大大小小的马场,其中绝大多数初具规模,办成了会员制的马术俱乐部。而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福建等东南沿海发达地区,马场、马术俱乐部也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内蒙古、新疆等拥有大片草原地区的自治区省份,虽然马场硬件条件和整体规模不如经济发达省份,但天然的自然环境和优质的马种成了马友向往的乐园。
资深马术媒体人易达黎告诉记者:“现在的马场为了更加亲民,在价格上主动放下身段。如果一个人周末愿意到郊区的这些马场去骑马,按小时收费的马匹、教练人工费,玩一次下来大概在500块人民币以上,平均消费1000块人民币左右。”这个费用对于目前中国一般家庭还是可以承受的。
赋予马术更多教育意义
近几年,为扩大马术运动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中国马术协会和各个省级马协已经逐步开始举办青少年马术培训项目。例如在今年中国马术节首次举办青少年马术夏令营。很多专家看来,推广马术运动,就要利用少年儿童亲近动物的特性寓教于乐。
在本次赛事特别设置的马术亲子区旁,在某外资投行任职的陈女士正微笑地看着她的两个孩子。5岁的小儿子尼克正在矮小的“体验马匹”上“试驾”,大儿子大卫在一旁指挥。“注意抓缰绳的姿势,两只脚夹紧。用手拍拍它!”“大卫他先爱上了骑马,然后现在他在小儿子面前‘冒充’教练。”陈女士笑着说,“过去,由于生在一个相对优越家庭,我发现大卫有娇生惯养的毛病。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怕困难,但他很喜欢小动物,第一次和马接触以后,就有了全方位的转变。因为第一堂马术课,教练就要求他把马当朋友,独自和马交流,对马做自我介绍,锻炼胆量。之后,清洗马房,喂养等工作都要事必躬亲。经过锻炼,孩子现在变得非常独立自主,10岁就自己洗自己的衣服,打扫卧室卫生。现在他的生活起居很规律,也很具有钻研的精神,走路昂首挺胸。”陈女士认为,马术确实给自己的儿子带来了很多不同于其他同龄少年的特质。
随着马术运动在中国的逐渐推广,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家关注到了马术对青少年以及儿童性格塑造的促进作用。作为专业骑手,90后骑手韩壮壮马术入门养成也是这么走过来的。虽然年纪轻轻,但韩壮壮用与之年龄并不相符的得体言谈表示:“中国马术需要的不是某个人的好成绩,而是需要有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认识它,在参与过程中领会它的乐趣。我认为这才是中国马术运动前进最需要的动力。”
(叶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