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高危运动观念、知识、装备缺一不可

    近几年,各类新奇时尚的高危体育项目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登山、滑翔伞、潜水、滑雪、冲浪、丛林穿越、沙漠穿越、漂流等,“高危体育项目的发展是势不可挡的,越来越多人参与其中是必然趋势。”首都体育学院休闲与社会体育学院院长李相如教授如是说。
    对于随之而来不绝于耳的各类事故,李相如认为,这些都是偶发事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问题,在运动产生之初就伴随着这样的事故。这是人类在挑战极限,这样的精神很可贵,但出现这样的问题是令人惋惜的。无论如何,不能因为出过事故就大惊小怪、“因噎废食”,重要的是吸取经验教训、加强保护措施。
    其中,保险是重中之重。李相如说,从国内外情况看,大型比赛为参赛者上保险已经成为共识。但是与国外成熟的保险体系相比,国内的相关保险体系尚不健全,一方面因为高危体育项目风险太大,另一方面这些项目在国内的发展起步晚,缺乏相应的保险保费额度、赔付额度等方面的专门研究,目前这些都还处于整体的探索过程中。
    “现在看来,保险的问题急需抓紧时间解决。”李相如分析说,一方面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体系和经验做法,一方面国家要加大对此的关注和支持,体育部门应加强与金融、保险行业的联系,由金融、保险行业的专业人才负责建立高危项目保险体系,同时懂得体育规律的体育人也要参与其中。
    与此同时,与专业运动员参与专业赛事不同,目前大众对于高危体育项目并不十分了解,还需要加强对相关知识的普及。李相如说,目前人们对于高危体育项目的规则、可能造成的伤害、如何进行安全救护等常识的了解还不够,而对于该如何排除风险、进行自我救助这方面的教育几乎为零。此外,大众需要对参与高危体育项目所需的服装、器材等装备进行了解,让设备更专业化。
    “对于大众来说,他们需要观念的准备、知识的准备、装备的准备等,这同样很紧迫。”李相如说,这需要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共同完成。教育是长线的,孩子们应该从小储备基本的体育知识。体育部门则应更多地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俱乐部和相关社团组织的作用。

(李雪颖)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