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备战再续辉煌于杰开始里约倒数计时

    尽管距离里约奥运会还有两年零8个多月,但在男举国家队教练于杰的记事本上,已进入了倒计时。
    一个月前的波兰弗罗茨瓦夫举重世锦赛,他的两位弟子廖辉与吕小军创造了包揽69、77级公斤级全部6枚金牌与4项世界新纪录的惊世壮举。凯旋不日,这位中年校官,即以军队的纪律、作风与军人的意志与果敢,将目标瞄向了里约。

主动调整以利再战

    从伦敦奥运会开始,全运会、世锦赛,大赛一个接一个,弟子们长年累月独步险峰,已近生理极限,“弦绷久了,就是钢缆也会断,而一张一弛乃文武之道。”
    于杰将2014年定为“主动调整年”,2015年是“巩固强化年”,2016年则为“攻坚冲锋年”。他主动给廖辉、吕小军放假一个月,期间只做适量的身体训练,从珠峰“下撤”养精蓄锐,以利来日重返巅峰。他还积极督促了吕小军与早已领证的队友郭喜艳举办婚礼,主动当了证婚人。他称,早恋早婚要反对,但对大龄青年,适时确定关系,稳定其思想与生活,可解除后顾之忧。他还安排时间,去医院做了自己拖延多年已开始影响生活与工作的膝关节手术。“当队员时留下的病根,右膝半月板都碎了。长痛不如短痛,站立不疼、走路正常就行。”这也是为了确保能用站姿完成每周9次历时约25小时以上的训练课。在加强科研医务营养保障方面,于杰也已写成建议书,即将上报举摔柔中心。在冬训地点选择上,根据“水好、空气好加封闭”为理想之地的经验,他已着手再度联系海南五指山举重基地,计划在那边度过里约前的每个冬天。

严格管理出战斗力

    于杰目前带有7名男队员,面对里约新周期,他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首先要求人人牢固树立国家培养意识,严防明星病。对年轻队员的希望是步步为营、赶超老将,而对重点队员吕小军、廖辉的目标则明确为里约再举辉煌。
    管理出战斗力。管理既要严格,又要科学,还要有可行性。对已近“而立之年”的吕小军的婚后生活,他约法三章:平日,需要时每周六下午训练完可以回家,但周日下午必须归队。曾经,这位爱将因为陪老乡吃饭过点归队而差点被他执行纪律。为保证有强健的体魅迎接并承受系统备战,于杰还推出了限酒令,除节假日聚会经批准可以适量饮用啤酒外,其他一律禁酒。
    新训练计划的制定,也改为“两上两下,互动协商”的办法,即每周末由队员根据自身具体情况与下阶段的任务目标,先行提出草案,经教练考虑修改,于每周一上午开全体会公开征求意见,集思广益。尔后,一对一与队员推敲细化,根据每人的反应与意见,再作修正。执行计划要求严格,没有特殊情况经教练特批的不予更改。制订计划将预防严控伤病作为底限,既不能消极地光养不练,又需将其牢牢掌握在可控范围,不能影响系统训练。
    于杰还强化了通过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营造队员间互相评点、取长补短的良好氛围。去年伦敦奥运会前,没能出战的廖辉将自己参加奥运会的经验毫无保留地转告吕小军,帮他在赛前排除各种干扰,赛中做好应变预案,终于发挥了高水平,以破抓举、总成绩两项世界纪录的辉煌战绩夺下77公斤级金牌。于杰多次用此例教育每个队员,“举重虽是单人项目,但我们一定要团队作战。”

挑战极限要有辩证法

    从弗罗茨瓦夫走向里约,于杰对廖吕两员大将的动员令是:今天在各自级别的暂时优势,不等于里约还能继续领先,水无常形,兵无常势,要记取伦敦奥运会朝鲜杀出两匹黑马夺走56、62公斤级金牌的教训,“你们两人的技术已近完美,但并非无懈可击,廖辉的抓举、小军的挺举,在上拉转支撑和小军的上送转支撑阶段的稳定性都不够。”
    “挑战极限要有辩证法,在技术与训练上,许多今天看来很有效的东西,将来未必管用。新的高度又会出现新的问题,需要不断探索,不时调整,在动态中寻找最佳平衡点,才有可能在不断出现的矛盾中寻求突破。”
    今年的世锦赛,于杰对廖辉的要求是抓166、挺192,实际完成抓160、挺198,虽然完成了刷新总成绩世界纪录的任务,却没恩呢该完成原定破抓举世界纪录的计划。而吕小军恰恰相反,计划是抓举170,挺举211,结果是抓举176、挺举204,虽然也新创总成绩世界纪录,但抓挺却来了个大调个。“这说明我们的发挥还不稳定,训练还不厚实。”
    世锦赛前,吕小军在训练中抓起过175公斤,挺200能做组,有时一堂课能起来三四次,210也在近两年训练中成功举起了20多次。训练中,冲击抓举180、挺举215各仅失败过一次,于杰便不让再举。
    于杰将此例与里约目标挂起钩来,“敢举还不够,还要有实力。虽然小军平时体重就多2公斤,但里约之前,要练到水到渠成,力争一举成功。廖辉冲抓举166也已4次了,不能再白举4次”。
    这一“三剑客”目前所做“中国力量梦”是:里约之前,力争将69公斤级抓举、77公斤级挺举世界纪录也都拿下,书写中国人“统治”这两个级别全部6项世界纪录的历史,同时在里约奥运会上再拼下这两个级别的两枚金牌。

(黄伟)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