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应比球场更大——写在恒大负拜仁之后

    法国作家雨果在名著《悲惨世界》里有句名言,“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把这句名言搬到足球赛场上就是,“心比球场更大”。
    世俱杯半决赛广州恒大碰上拜仁,前39分钟收缩半场、甚至如“老虎不出洞”般禁区内严密布防,应属某种战略战术之需要——实力上的巨大差距在那摆着。若开场即与对手对攻,阵线拉的太开,很可能过早丢球、被打乱阵脚、致溃不成军。
    即便丢掉第一个球后不久,黄博文禁区左上角不及时出球,被对手围堵断下传中、再丢一球,恒大仍忍气吞声,不急于投入兵力反击,也可理解为“耐心等待对手露出破绽”,就像等待穆里奇形成单刀、只是在射门前一刹那被拉姆破坏掉那样。
    但已是0比3落后、并多次被击中门柱,下半场已近过半,仍不见恒大“挨揍中奋起反击”,仍“毕恭毕敬”与对手保持一到两米距离、从未玩命般上抢、紧逼,甚至一直到终场都没丝毫“沉默中爆发”之血性,就不免让人联想起中国足球以往每每“大赛”关键时刻缺乏血性的耻辱性失败来。
    领先势均力敌对手、却拿不下来的“终场黑色三分钟”,打平即可出线却被打蒙的“开场黑色九分钟”;唯一一次预选赛打入奥运会却一球不进、一场不胜,唯一一次做奥运会东道主三场全输、只对纯业余新西兰队打进一球“破蛋”;唯一一次打入世界杯,面对巴西队“俯首帖耳”0比4败下阵来,其情其景像极了此番之恒大对拜仁,不同的只是那次击中一次巴西队门柱,不同的只是恒大队中多了几名外援。
    更显示出“比足球场小的是篮球场,比篮球场小的是乒乓球场,比乒乓球场更小的是中国足球的小心脏”的,是赛后第一时间各界的反应。几名本土队员赛后的“坦然”和“心安理得”,微博上所说“最低消费”,不少媒体的“少输当赢”,以及大多数人“认清了差距的收获”……几乎没人为没一次有尊严的射门深感羞愧,反而是“老外”里皮深感失望至“中场休息独自提前离开休息室”,“下半场再没站起来指挥”;曾中青队执教过郜林、冯潇霆等人的克劳琛直言“踢得太面”。还有某“极端”德国媒体甚至说,“缺乏进取心、根本没想赢”的恒大如此踢法,是在“扼杀比赛”。
    而世俱杯稍后发生的“大冷门”——靠东道主“外卡”参赛的摩洛哥拉贾竞技淘汰有小罗纳尔多的米内罗竞技,则凸显出比恒大与拜仁实力上差距更大的,是恒大比拉贾竞技小得多的“小心脏”。一个与恒大相比更“一穷二白”的拉贾竞技能淘汰南美冠军,为什么也有外援“锋线三叉戟”的恒大不能至少吓出欧冠冠军几身冷汗?就是与前几届世俱杯上的亚冠球队比——2005年沙特伊蒂哈德2比3负巴西圣保罗,2007年浦和红宝石0比1负AC米兰,2008年大阪钢巴3比5负曼联,也相差甚远。
    一个真正拥有大心脏者,不会输球后去找“拜仁欧冠半决赛主客场7比0狂胜巴萨、德甲9比2狂屠汉堡,太过强大”,“恒大建队才三年多,基础底蕴还太薄弱”……的理由安慰自己,更不会当成“心满意足”的资本。而恒大最终场上踢成这样,从赛前被很多人评估为能跻身德甲、意甲中游,到赛后被德国记者损为“只能去踢德乙”,其实也是恒大球员早就形成的想法和境界的真实体现。
    一个人能走多远,首先取决于他的心,然后才是他的脚。人类能登上月球,非因20世纪有了飞船,而是几千年前先有“嫦娥奔月”的那颗心和梦想。足球也是如此,网上流传的一个本田圭佑小学作文《将来的事情》就是个很好的注解,他从小就立下要做“世界第一”的决心,虽如今仍与当初梦想差距尚远,但也跻身亚洲最优秀球员行列。
    据说,许家印在“恒大5年夺亚冠冠军”梦想提前实现后,又立即有了夺得世俱杯的梦想(这次没时间表?)。但无论恒大,还是整个中国足球,只有一个人的梦想和一颗“比球场大的心”是远远不够的。

(周继明)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