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盘点十大关键词致难忘的2013

    作为里约奥运会的起始之年,即将过去的2013年也是中国女子排球重整旗鼓的一年。在这一年里,郎平出任新一届中国女排主帅的消息搅动了因伦敦奥运会成绩不尽人意而气氛低沉的中国女子排坛;在这一年里,青少年国字号女排创造了同一年夺得三项世锦赛桂冠的新纪录;在这一年里,人们对于女排联赛职业化发展的大讨论越来越热烈;在这一年里,更多高水平外援登陆中国女排联赛,而更多国手也远赴海外联赛……仅仅十大关键词其实无法全面展现中国女子排球的2013,但这些关键词必然会成为2013年的一份深刻记忆留在我们心中。
关键词一:郎平
    2013年是新一届中国女排重新组队之年,正当人们对新女排新主帅人选议论纷纷时,一个人们脑海中遥不可及甚至一度认为绝无可能的人:郎平最终执掌起中国女排教鞭。从决定参加竞聘会到最终上任,郎平便将自己投入到风口浪尖之中。无论是接队之初的高开,还是随后的波折,正因为有了郎平,外界在这一年罕见地愿意给予她和年轻的中国女排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宽松舆论环境。毕竟论资历、论经验,郎平是目前国内一线排球主教练中无人可比的,人们似乎更希望郎平能够成为中国女排从低谷重迎复兴的“救世主”,也更愿意相信这支队伍暂时出现的波折只是由于时间不够充裕使然。
关键词二:朱婷
    把朱婷称作中国女子排坛2013年的最大发现毫不为过,这位19岁、1.95米的河南主攻在年初入选郎平的中国女排大名单时就引起了人们的热议,直至跟随中国青年女排亮相瑞士女排精英赛,并在随后的世青赛上帮助球队获得冠军时,人们才意识到朱婷将会成为中国女排的下一个“超级重炮”。甫一进入中国女排,朱婷就得到郎平的完全信任,朱婷也没有辜负主帅给予的机会,在诸多国际大赛上摧城拔寨,甚至一直把这种良好的状态保持到联赛,创造了一人一场独得43分的得分记录。其实朱婷也是中国女排新人的一个代名词。在接手中国女排后,郎平在2013年用了几乎大半年的时间大面积地考察新人、锻炼阵容,诸如朱婷等一大批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选手得以进入中国女排。然而这些新人们并非都如朱婷那样幸运,虽然她们有的在大赛中出过彩,但更多的却成为了国家队的匆匆过客。
关键词三:十九连胜
    从中国国际女排精英赛到世界女排大奖赛分站赛直至总决赛,中国女排在2013年创造了近年来少见的连胜纪录:十九连胜。完成这一纪录的时间恰恰是在郎平接手队伍的四个月内。随着胜利纪录不断提升,人们和媒体开始对这支队伍的期望值不断升温直至信心几乎爆棚。但当时却很少有人真正去分析中国女排究竟是在什么环境下参加怎样的比赛面对怎样的对手所创造出的这十九连胜纪录。这也让十九连胜一度成为了一个美丽的泡沫。
关键词四:亚锦赛
    亚锦赛第四名、三十八年来的最差战绩,是一段让我们绝不愿再度回忆的2013年度片段。之所以旧事重提,是因为这份记忆太过刻骨铭心。或许是之前的连战连捷模糊了我们的眼睛,让我们一度无法冷静地看待诸如泰国、韩国等球队的成功。但在正视对手取得长进的同时,我们是否更应该冷静思考中国女排与亚洲主要对手之间是否已经出现了差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距?怎样缩短这样的差距并重新在亚洲占据领先位置?其实,一次比赛的失利并不重要,一次亚锦赛的历史性惨败也可以被遗忘。或许我们应该庆幸这样的失利是出现在2013年而非2015年争夺里约奥运资格的关键时刻。我们更愿意相信,中国女排能够从这次亚锦赛失利中吸取教训,走出泥沼。
关键词五:冠军
    在青少年女排的国际赛场上,2013年绝对属于中国。当地时间6月30日,中国青年女排在捷克进行的女排世青赛决赛中以3比0完胜日本队,夺得中国女子排球2013年同时也是里约奥运周期的第一项正式国际大赛桂冠。随后,8月4日,中国少年女排在泰国呵叻3比0完胜美国队,将2013女排世少赛冠军奖杯收入囊中。作为国际排联首次推出的一项比赛,10月12日的墨西哥,23岁以下的中国青年女排在决赛中3比0完胜多米尼加队,夺得该项赛事历史上的第一个冠军头衔。至此,中国青少年国字号女排实现了同一年在各年龄阶段的世锦赛上全部夺魁的历史纪录。这一前无古人的纪录无疑极大地振奋了中国排球界,在世界对手眼中,中国国青女排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一枝独秀的“无敌舰队”;在国内球迷眼中,中国女子排球后继无人的担忧似乎可以得到缓解。实际上,青少年女排乃至青少年男排在2013年取得的佳绩,无疑是国家体育总局为了振兴三大球而在城运会、全运会设置小年龄组这一政策成果的集中突出体现。但在我们为涌现出的诸多后辈新星的表现欣喜的同时,也不得不冷静地看到,中国年轻选手仍然存在着基本功不够扎实等问题。
关键词六:全运会
    全运会必然是2013年这一全运会年里中国女子排球最深刻的记忆之一。在新政策下,第十二届全运会女排比赛历史性地分为成年组和小年龄组两个组别,赛制与往届发生很大变化,奖励机制上的改变尤其明显。在各年龄组冠军能够获得三块金牌,亚军、季军分获两块和一块金牌的“大奖”激励下,本届全运会女排比赛争夺异常激烈精彩。其中,老牌劲旅天津队在成年组中突出重围连续第三次登上冠军领奖台书写了新纪录,着手较早的山东队在小年龄组比赛中与各对手相比优势明显,最终毫无悬念夺魁。值得一提的是,东道主辽宁队在成年女排和小年龄组女排比赛中双双杀入决赛,虽然未能登顶,但收获了四枚金牌,不能不说是这个传统女排强省迎来的辉煌时刻。对于中国女子排球而言,四年一届的全运会争夺虽然与其他项目一样是残酷的,但不可否认,全运会及其奖牌新政对于这一项目的激励和推动促进作用是明显的。在全运会后,虽然各地方队普遍迎来新老交替,但更多身体条件突出、运动水平较高的年轻选手迅速涌现,这正是全运会带给中国女子排球的正能量。
关键词七:职业化
    2013年的中国排坛引起圈内外广泛讨论的一个词就是“职业化”。年初,总局排管中心新掌门人潘志琛上任伊始就表示将进一步推进联赛职业化改革,而他前往广州邀
    请郎平“出山”时,也与其所在的俱乐部高层深入探讨了如何推进联赛职业化的话题。实事求是地说,已经成功举办十余届的中国排球联赛并非彻底的职业联赛,而通过推进联赛职业化改革,从人员流动、市场化运作等各个方面盘活联赛,其实不仅仅是联赛参与者,也是广大中国球迷期望看到的。但直至2013年,中国排球的基础发展并不平衡,体制方面的诸多因素也使得推进联赛职业化发展不能操之过急。好在中国排协的管理者们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也将着手寻求解决问题之道。希望多年之后我们回忆起2013年,会把它视作中国排球联赛职业化道路上值得纪念的一年。
关键词八:换帅
    与运动员的新老交替相同,全运会后,各地方女排的教练员队伍也进行了调整。然而在2013年末,中国女子排坛的大面积换帅现象却是近年少见。在参加2013至2014赛季女排联赛的十二支队伍中,竟然有八支球队先后更换了主教练。其中江苏队老帅薛永业请辞、北京队临阵换帅放弃蔡斌以及前女排领队胡进“驰援”八一等等都引发了排坛内外不同程度的震动。全运会后的换帅无疑是全运会“余波”作用的一种体现,而大面积涌来“换帅潮”从一个侧面也体现了全运会及其新政给予各地方排球主管部门的压力和动力。新的全运周期已从2013年年底的新赛季女排联赛开始。“换帅如换刀”这句俗话已经在有的俱乐部身上有所体现,而有的俱乐部则久久未从换帅的动荡中走出来。但无论如何,只有带来变化、变革和新意的“换”才能给中国女子排球带来促进与提高。
关键词九:外援
    2013年末,中国女排联赛赛场上的外援数量达到新高,恒大、上海以及福建女排将多达8名外援带到中国。虽然外援数量多寡并不是衡量联赛职业化发展程度的唯一标准,但毕竟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女排联赛“请进来”的力度正在不断扩大。在联赛外援使用政策上,中国排协的谨慎而为让原本讨论的“三外援上场”最终仍定为“双外援上场”,而对于中国联赛到底能够应该允许多少外援同时上场的大讨论仍然不断。拥有了高水平外援之后,如何合理使用外援也成为摆在许多初次引援的地方俱乐部面前的一个新课题。除却“郎家军”外,在2013至2014赛季的联赛中引入高水平欧美外援的沪、闽两队仍然是“摸着石头过河”,处于学习和积累经验的过程中。
关键词十:留洋
    在2008年冯坤、杨昊转战意大利联赛之后,虽然也偶尔有中国球员短暂前往越南等海外联赛打球,但大规模的国手留洋现象已经是多年不见。2013年,中国女子排球不仅加大了“请进来”的力度,还扩展了“走出去”的渠道,其中魏秋月、马蕴雯、张磊三名国手转会阿塞拜疆伊蒂萨奇俱乐部,老将王一梅也只身闯荡巴尔干半岛,成为土耳其豪门伊萨奇巴希俱乐部的一员。留洋,成为2013年中国女子排坛的关键词和亮点。经过几个月的实践,虽然中国球员在欧洲联赛的经历并非一帆风顺,尤其近期还曝出魏秋月有可能和屡屡违约的俱乐部提前解除合同一事,但既然打开了走出去的大门,人们自然希望这门能够在未来越开越大。

苏 畅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