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世界杯亚预赛十二强赛推倒多米诺骨牌

    从2018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开始,最后阶段的争夺将由目前的十强赛升级为十二强赛,这一决定已由亚足联竞赛委员会在马斯喀特召开会议后作出。届时晋级亚洲十二强的球队将分为两组,每组六队,进行主客场双循环比赛,各组前两名直接进军世界杯决赛阶段,两个第三名再进行主客场比赛,胜者代表亚洲与其他大洲的球队争夺另一张世界杯门票。
    十二强赛将是对之前实行多年的十强赛的完善,不但是亚足联对亚洲世预赛现行赛制的改革,而且是一种进步的体现。倘若只是亚洲世预赛赛制的改变本不足为奇,但由此推倒多米诺骨牌引发的连锁反应却引人深思。
    首先,亚洲区世预赛将与下一届的亚洲杯预选赛合而为一,这无疑是全新的尝试。据悉,下届亚洲杯决赛阶段参赛球队将由目前的16支增加到24支,世预赛与亚预赛接轨的路线图虽然已有描绘,但是否适当,还需要比赛检验。
    其次,继澳大利亚之后,新西兰也在谋求加入亚足联,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增加其挺进世界杯的几率。不过,新西兰“入伙”的前提应是国际足联将过去给予亚足联的4.5张世界杯门票增至5张,否则其愿望恐难实现。
    对于中国足球而言,如何应对亚洲区世预赛赛制的改变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关系到中国男足未来的建设与发展。从当前青少年后备力量的储备情况及各年龄球队在洲际比赛上的表现看,中国足球晋级2018年世界杯决赛阶段仍有一定难度。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轻易放弃,积极研究赛制改变可能衍生出各种可能性,并做好相应准备,或许会为中国足球带来一线生机。
    此外,中国足协应当推动新西兰加入亚足联,这同样会为中国足球带来利好。在亚洲球队为半张世界杯入场券的争夺过程中,多数情况下都是空手而归。如果新西兰能使亚足联拥有一张完整的世界杯门票,中国足协为何不送出顺水人情?尽管中国男足32年前曾在新西兰队身上使西班牙世界杯之旅功亏一篑,但此一时彼一时,即便这支大洋洲球队再难对付,也比打欧洲或南美球队容易。
    历史上,中国男足在与新西兰队的交锋中虽胜少负多,但那多是几十年前的往事,而今新西兰队的水平应与澳大利亚队比较接近,而且两队在风格打法上也有相似之处。中国队近8年在同澳大利亚队的交锋中并不吃亏,而且在2006年世预赛和2013年东亚杯中先后击败澳队。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队在小组赛中同新西兰队曾战成1比1,而在国家队层面,两队近10年间交手不多。
    变化往往带来机会,虽然在初始阶段我们尚不能清晰地判断出其未来走势会对中国足球产生怎样的影响,但若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如果其间蕴含着中国足球的发展契机,那么必须毫不犹豫地抓住。

(李刚)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