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2001赛季起中超实行“外援门将限令”
近期和球迷沟通,很多人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中超没有外援门将?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但在这个问题背后,其实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思考。
1999年,鉴于高水平外援门将已经严重压缩了中国本土门将的出场时间,中国足协规定,从2001赛季开始,在继续执行原有外援数量限制的同时,各队不能引进外援门将,以期给国内门将营造更好的训练、比赛、成长环境和空间。
此规定一出,曾引发足球界、媒体界的大讨伐,认为这又是“屁股决定脑袋”的糊涂决定,完全违背足球运动规律;但实际上,当时中国足协制定这一规定,很大程度上是仿照一直被我们视作是“学习楷模”的K联赛——1999年前后,正是K联赛为了培养更多的“金秉址”而选择“驱逐”外援门将,之后在鲁能风光一时无二的前南门神萨沙,恰恰就是从K联赛转会而来(当然2001赛季他也再次因为外援门将禁令遗憾地离开了中国赛场)。
就在前几年,仍有不少媒体界人士对于这项十数年前的规定大加鞭挞,声称“有外援门将的时候,中国男足国家队还有区楚良、江津这样有特色的门将,但现在国家队门前根本没有出色的守门员,因此(规定)弊大于利。”
对于中国本土门将水平的问题,恒大现任守门员教练,里皮的“御用班底”兰普拉很有发言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兰普拉表示,中国门将整体水平不错,甚至让他有些“吃惊”;而对于中国足坛的外援门将禁令,兰普拉也表示理解,他说:“我表示赞同。限制外籍门将数量肯定有帮助,尤其是促进基层足球的积极性。如果一个小孩看到自己的联赛里全是外籍门将,他为什么还要选择去当守门员呢?”
而一位曾经运作过多名中国球员出国踢球的资深经纪人也和记者说,其实相比于张琳芃、武磊、张稀哲这些媒体、球迷眼中的“留洋苗子”,很多国外俱乐部更看中的其实是中国本土的门将,他们普遍认为相比于其他位置的球员,中国现役的本土门将无论在技术还是心理方面都显得更为成熟。
一组数据同样可以给“本土门将水平不低”提供佐证:根据中国足协2013年8月提供的数据,当赛季中超门将扑救成功率最高的是广州恒大的曾诚,在20场联赛中,曾诚扑救成功率为86.11%,排名第二则是申花王大雷的76.67%以及国安杨智的75%。而上赛季欧洲五大联赛扑救率最高的巴黎圣日耳曼门将西里古扑救成功率也不过只有83%,排名第二的布冯则为81%。
很容易理解施行外援门将禁令之后,中国本土门将进步的原因:一方面,我们的本土门将得到了更多的锻炼机会;另一方面,更多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将仅有的几个外援名额都用在了中前场球员身上,天天和高水平的中前场球员,甚至是德罗巴、阿内尔卡这样级别的大牌过招,我们本土门将焉有不提高的道理?
作为中国足球的直接管理机构,中国足协的确有很多问题,做过一些“不符合足球规律”的决定,但什么是足球规律?最大的足球规律恰恰是利用政策的导向作用提高我们自己的国家队、联赛的整体水平。现在回头看,或许外援门将禁令有些草率,但至少效果是好的。而且从另一个角度说,恰恰是因为我们这么多年坚持了这项决定,才让新一代的中国本土门将有了成长的前提和机会,如果因为短时间内中国本土门将进步速度有限将这一规定废止,那结果肯定更加糟糕。
行文至此,有必要重述一下本文的主题:首先,在经过科学的论证和研究的前提下,只要对中国足球水平进步有利,对于“限制外援门将”这样的规定,还可以坚持甚至更多推出;然后,对于确定的规定一定要坚持,而不是朝令夕改。诚如日本足协掌门川渊三郎所说,很多中国记者问过我为什么中国足球进步速度比不上日本,我的回答很简单,就是坚持,但这么多年,你们一直学不会。
(林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