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激活许昌门球升温驶入箱体式发展轨道

    门球在体育大家庭中算是冷门项目,却因其温润、内敛的竞技表现风格而广为老年群体所喜爱。1983年门球登陆中国,适逢政府启动老干部离退休政策,门球便迅速成为广大离退休老干部踊跃参与的主要体育健身项目之一。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当离退休固化成常态制度,当门球不再被借来安抚离职后老干部们陡然无以安放的运筹惯性,中国的门球运动便驶入了箱体式发展轨道。     

老干部坚守门球阵地

    河南省许昌市曾有过很好的门球运动基础,但后来逐渐没落。但不论门球运动怎样萧条,却始终有那么一群老人像钟摆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规律、平淡而又执着地坚守着许昌门球阵地。
    他们中很多人都是从不同领导岗位退下来的老同志,例如许昌市政协原副主席张长法、市统战部原副部长杨廷副、魏都区原人大主任邢毅、许昌县政协原主席王德成、许昌市体校原校长孟广秀等。这些曾经也都不平凡过的老人,以平和的心态和普通人自在、自信的身影,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活跃在简陋的门球场上,定格了一幅又一幅安详、健康、乐观、积极的社会生活画面。同时,他们也以丰富的人生阅历积淀的独特品味,向民众佐证并推介着门球的魅力。

贫困县办赛催生求变

    2013年9月13日,一场全国性门球大赛在河南省卢氏县圆满闭幕。参赛归来的许昌市直门协副主席刘玉虎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慨:“一个偏僻的国家级贫困县可以成就的赛事,政治、经济和区位等更具优势的许昌市却无力做到,为什么?!”一时间,领导重视和群众努力究竟何为推动门球发展决定因素的经典论题,又一次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刘玉虎想给市领导写一封类似感言的信,力陈门球运动在创建和谐社会中的巨大意义,同时,也倾诉一下自己在推动门球运动发展过程中所饱尝的酸甜苦辣。内心深处,刘玉虎其实还抱有几丝私念,奢望有些许光亮能直接从顶层播撒下来,让很多像他那样的“领导”多少借些力,以便许昌市的门球运动可以再度暖起来。

自觉奉献的“二”传手

    受托摸底大家意见的李长华老师,曾任许昌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在许昌门球圈中久负“二”哥盛名——任劳任怨、跑断腿、磨破嘴、想尽办法。虽偏居一隅,但年届古稀却图谋许昌门球复兴的李长华,在众人善意的笑谈中,颇具蚍蜉撼树般的“二”特征。他不定期地组织周末邀请赛、有计划地培养发展裁判、耐心劝说流失的老球友重返球场,甚或不顾酷暑深入一些单位协助训练门球新团队等。看似信念支撑的感召力背后,还有一桩桩令大家心生敬意的实干业绩。
    相对于刘玉虎略显情绪化的感言,李长华则更想通过请示的形式,以门球为载体,在权力和群众之间再担当一次自觉奉献的“二”传手。经征询大家的意愿,李长华的请示报告立足于对许昌及周边门球发展状况的翔实调研,提出对4块现有沙地门球场进行升级改造的具体要求,可操作性强。
    市政协原副主席张长法并没有对报告做出评价,而是给前来拜访的李长华转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其中“各地在制定城市规划时,必须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设置老年体育健身等养老服务设施”的规定,让李长华对报告的积极意义又多了几分期待。

架起门球飞跃的彩虹

    这份报告是去年9月20日寄出的。22日,许昌市委书记王树山就已经将其批转给主抓城建的副市长熊广田了。李长华算了下,那天是周日,本是安心休息的日子,但他却失眠了。李长华忽然开始担心:自己是不是把老同志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政治热情给表达错了。
    电话里,张长法的沉稳让李长华的情绪慢慢平静了下来。张长法告诉李长华,党和国家把对老龄工作的重视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王书记和熊副市长,还有许昌市的很多领导,他们也希望通过推动老年人喜欢的门球运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老龄工作精神。
    “借助领导关注的东风,扩大门球人口,为政府和社会分担老龄化带来的矛盾,做些我们老同志应该、也能做到的事情。”回味着张长法的提醒,李长华渐渐觉得,之前聚在心头的各种压力,此时正顺着血管缓缓地流向两个手掌,转化而来的一股气流霍霍地冲撞着十个指尖,麻麻的。他不由得握了握拳头,竟然感觉格外有力。
    2013年11月30日的上午,“许昌县草坪门球场落成典礼友谊赛”终于在南湖游园开幕了。来自全市的24支门球队、近200人参加了比赛。簇新的球场上,裁判的宣判声、门球的撞击声,以及球友们开心愉快的笑语声,汇聚成了一波波热烈而喜庆的声浪,在冬日南湖游园的上空盘旋回荡着,过往的行人和游客纷纷在门球场周围驻足观望、流连忘返。

(聂桦  蒋亚明)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