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定位取代“红布条”户外运动需“脑力”

    支流交错、迷宫一样的三垟湿地,让运动员们犯了难,他们必须通过地图寻路,划着皮划艇抵达仙岩一中的交替站,换项山地车项目。4月12日,2014年中国温州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上,记者发现,这一天的赛事取消了沿途路标“红布条”,运动员也不再是过去单纯靠体力取胜,而需要脑力与体力结合才能获胜。
    “这是我们第一次在赛制上尝试改变,尤其是第一天的比赛,只给出了几个点,运动员要全程导航完成比赛,各自跑自己的线路。”国家体育总局登山中心户外部主任张志坚告诉记者。
    不但皮划艇赛段,运动员在随后的大罗山越野跑赛段同样没有沿途标识,运动员必须各自选择自己认为最近的线路比赛,也出现了漫山遍野都有运动员奔跑的场景。当然也有运动队犯了错误,一路遥遥领先的拓乐探险队就是在越野跑中选择失误,跌出当日的前三甲行列。而OSO内格罗队在石竹溜索的位置也足足绕了好半天,才找到路线。
    据张志坚介绍,这也是中国登山协会为了与国际水平接轨所做的赛制改变,除此之外,本次比赛还取消了强制休息区,让运动员自行安排比赛、休息的节奏。“这么长距离的赛事,运动员可以根据竞赛情况和身体情况自己安排,包括食物的补充等等,过去我们会在强制休息区放置很多的能量补给,但现在都需要运动员自己携带,过去他们都包里只要有水就可以了,但现在还要有吃的,有定位仪器等等。”张志坚介绍说。
    而定位仪器的引入,也是赛事组委会为了保证赛事顺利进行引入的“高科技”。“我们设立了赛事信息中心,掌控每一支队伍的整体情况,同时也会和裁判互动,了解运动员的信息。”张志坚介绍说,运动队的一举一动都会通过GPS定位信号传到信息中心处,呈现在终点裁判的电脑中。当然,如果裁判发现有运动员出现异常,比如原地不动时,也会马上与实地裁判询问,掌控比赛的全部动态。
    “户外运动本来就是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一项运动,各种参赛环节,包括物资准备、技战术安排等等,都应该全部由运动员自己安排,这样才能将运动员自身的运动潜力更好发挥。”张志坚说。

(王向娜)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