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队选材难扩梯队 中国女足艰难中前行

    即将开幕的女足亚洲杯,将这支年轻的中国女足拉回大众视野。去年东亚运胜过日本,今年四国赛夺了冠,小玫瑰们在中国女足并不景气的时代艰难成长着。
    目前这支队伍的主力是一群90后年轻小将,其中有几位在国外联赛踢球的小花如吴海燕、李佳悦、马君、王霜等,已经逐渐在韩国联赛站稳脚跟。一方面是国家队层面的小花们尚需时日提升能力,另一方面中国女足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地方队人才稀缺,无法为国家队输送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后备人才。“从现状来说,中国女足的发展现在的确比较困难。在国家队选材的层面,踢球的人太少了。”女足国家队主教练郝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用一个最基本的算法,各省市球队加起来也就15支左右,每支球队算20个人,一共加起来300人。要是多算点,每支球队25至30人,那也就四五百人。”数量的补给严重不足,球员的质量也很难保证。“球员质量很难令人满意,这么少的人里面能挑出多少能力达到世界级比赛水平的?要达到世界前三、前五名队伍球员的水平,那就更少了。”
    中国女足黄金一代远去已十年有余,人们依然对她们念念不忘。不仅仅是因为她们独立个体的优秀,更是对那个年代中国女足将胜利变成一种习惯的折服。但在那之后,中国女足始终没有再次崛起,原因恐怕是我们仅仅依靠黄金一代撑起某一时期的辉煌,却没有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足球体系。比较可喜的是,近年来中国足协已经开始重视女足青训,让更多女孩更早地开始接触足球。“我们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孩子踢球参加青训不一定非要成为球星,但是通过这种参与,这个项目能给她们带来一种成长的帮助,就是最好的。”郝伟认为足球可以带给孩子很多东西,“其实足球这个项目包含了很多,包括集体项目需要大家去共同协作,而且平时训练也很累,需要有咬牙坚持的精神,可以磨炼孩子的意志品质等等。”
    不可否认,女足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和商业利益都无法与男足相提并论。但国际足联近几年格外注重发展U系列的各梯队女足赛事,这类赛事毫无商业利润可言,但对于挖掘培养女足后备人才至关重要。试想没有青少年来踢球,女足运动将成无木之本、无水之源,何谈发展。近几年中国足协也很注重U系列梯队的建设,这是中国女足发展的根本。“梯队越多,对我们以后的发展肯定越有帮助,因为人才不应该断层,一旦断层就很难保证后续发展。”郝伟对未来中国女足的发展充满期待,“小队员接触球越早,就可以早早开始系统和专业的训练,打好基础,她们的技术和能力提升空间就越大。当然,这些基层的教练也很不容易,我们承担的是现有的任务,他们可能担负着未来中国女足发展更大的责任。”

袁雪婧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