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回娘家”郎平训练“以我为主”

    5月8日,新一届中国女排在福建漳州训练基地进行了今年封闭集训以来的首次媒体公开训练课,在10余家媒体面前,中国女排一个上午的训练课就持续了近4个小时。
    当天的公开训练课对媒体开放时间是早上9点,但女排队员们却在8点就进入了训练馆开始训练。主教练郎平安排队员进行了热身准备、防反、分组对抗以及一传防守等4项技术训练内容,每一个技术环节耗时都比较长。据中国女排领队赖亚文介绍,虽然当天下午国家队安排的是业务学习,但晚上还是要进行发球等技术训练。“漳州基地各方面条件比较好,更安静一些,有利于我们集中做一些针对性训练,从身体素质到控制球方面做了很多计划,也在按照计划一步步进行。”郎平说。
    在训练中,郎平对于队员的要求相当严格,无论谁在训练中出现问题,郎平都会立即停下训练进行讲解。对于训练安排,郎平介绍,此次漳州封闭集训,中国女排的指导思想是“以我为主”,目前的训练着重于提高运动员自身的体能,所以每天都有安排体能训练,占整个训练内容的近30%,另外是球员个人技术训练,全队整体技术配合只占30%。郎平坦言,集训至今,感到队员们的状态略有疲劳,但面对即将到来的比赛,她会在接下来的几周训练中逐步将技术配合内容增加到训练量的一半。“没有几周就要比赛了,希望比赛中起码有一定的配合。”郎平说。
    与以往国家队的训练略有不同,郎平把队员们分成了不同的小组,在不同的教练员的带领下,充分利用两块场地进行练习。例如训练一开始她就带领朱婷、惠若琪、陈丽怡、刘晓彤和李静等主攻选手组成的“主攻组”进行训练,而魏秋月、黄柳燕和单丹娜等“伤病员”则在美籍康复师舍温的带领下利用器械做康复性训练。郎平表示,分管一个训练小组,这样运动员在训练中能够接触球的次数更多,对于运动员的成长有利,对于年轻教练员的成长同样是一种帮助,是保障中国女排“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教练组也希望今年在培养新秀运动员的同时,也培养年轻的教练员,希望中国女排能够以此一直系统地持续训练和比赛。”
    有记者对于漳州基地外高挂的“热烈欢迎中国女排第42次回娘家”的横幅感慨良多。从1981年第一次获得世界冠军起,这里走出了一代又一代排球世界冠军,郎平当然也不例外。今年是郎平再度执掌起中国女排主帅教鞭后首次带队来到这里集训,谈及感受,郎平用了“亲切”二字。“记得我是1978年第一次来漳州集训,但他们有人查了,说不对,我应该是1976年第一次和北京青年女排来这里集训的。”郎平笑着说。

(苏畅)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