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也会跳街舞—北京学生街舞赛举行
随着时代发展,街舞早已不是以前大家印象中的那种不务正业、哗众取宠的行为。在近日举行的阳光体育2014年北京市学生街舞比赛中,孩子们更是以一种积极向上和阳光健康的形象,让大家看到,“好孩子也可以跳街舞”。
给孩子提供更多锻炼形式
据了解,今年已经是北京市学生街舞比赛举办的第三个年头。从最初的20多所学校不到300人,到现在北京市12个区县的83所学校720多名学生参赛,也足以见得街舞在孩子们中间的受欢迎程度。北京市健美操体育舞蹈协会秘书长邵晓军表示,街舞不仅不受场地、器械限制,具有在校园中开展的“先天优势”,而且相较于其他操舞类型,也更加强调个性化。“它不像健美操,需要通过编排,通过统一的音乐、统一的动作来展现,我们只限定大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里面不要有不健康的元素,其余的就完全是自己发挥,对于孩子来说,也能更多地把自己的思想放到里面去,释放个性,这也很符合现在孩子的发展。”
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体育活动部副部长王斌也坦言,虽然曾经对在学生中推广街舞项目有过顾虑,“怕中间一些标新立异的思想和文化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但随着社会观念转变并通过一系列实践,北京市教委认为,如果把街舞作为一种单纯的体育项目,不管是对孩子的身体灵活性、协调性,还是团队意识等都很有好处。王斌表示:“现在从国家到北京都在大力推广阳光体育,强调体质健康,但是想让更多的孩子走到阳光底下锻炼,也需要我们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锻炼形式,更开放一些。”
让孩子跳出阳光街舞
为了让孩子跳出阳光健康的街舞,在三年的比赛过程中,北京市教委也做了许多尝试。比如在设项上就并没有像社会街舞比赛一样,按照舞蹈种类进行分类,而是在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高校组四个组别的基础上,分为了舞蹈型街舞、技巧型街舞和健身型街舞三个大项。为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今年比赛又进行进一步加强了集体项目。在打分标准上,也更多地引导孩子们从着装、精神状态、舞蹈内涵等方面,呈现健康向上的元素。此外,更积极在教练协调、师资培训等方面下工夫。
在这样的引导下,街舞项目在北京校园中的推广也效果初显。在现场,记者就遇到了来自北京市东城区西中街小学的两支代表队。学校教务主任孙亮告诉记者,学校大约从一年前开始组建街舞社团,并专门聘请教练进行教学。在学校看来,街舞项目不仅能锻炼身体,也能培养孩子对美的追求以及相互间的配合和团队意识,而这恰恰是现在独生子女最欠缺的。现在一年时间过去,学校的街舞社团已经有了近30名队员,街舞也被西中街小学纳入校本课程。而这次,正是这些孩子的比赛“初体验”。孙亮表示,成绩是次要的,更多的还是希望孩子们通过比赛的平台,从中感受体育的魅力,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
将街舞坚持到底
而孩子们的表达则更直接。“有意思”、“好玩儿”是记者听到最多的话。来自北京市上地实验小学的刘韬是第三次参加这个比赛了。这次她和队友们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刘韬告诉记者,上地实验小学是从她二年级的时候创办街舞队的,“我看着觉得挺有意思,所以三年级的时候就报名了。”一开始,刘韬的妈妈并不支持女儿学街舞,“觉得女孩子学这个总归不好”,最后还是在爸爸的偷偷支持下,刘韬才将跳街舞坚持了下来。而她喜欢街舞的理由也很简单,“没有其他舞蹈那么多条条框框,比较自由,而且能跟一大群同学一起上课,觉得挺有意思的。”
与刘韬相比,北京市通州区后南仓小学的六个孩子劲头就更大了。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先行在校外学习,学校成立街舞队后才被选拔入队的。队伍里学习街舞时间最长的于子昂,今年刚刚11岁,可舞龄却已经有6年了,倒立、大风车,各种难度动作那是手到擒来。凭借着精湛的技巧,小于还登上了2014年马年春晚的舞台,成为队伍里的小小明星。孩子们说,坚持是因为喜欢。未来会不会成为职业舞者说不好,但在现阶段,即使学业压力再大,他们也打算将街舞坚持到底!
(卢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