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世界杯新“武器”世界杯裁判的法宝

    得体的西装、时髦的灯笼裤、再加上略嫌花哨的领带……这并不是哪位老牌欧洲绅士的着装,而是在1930年乌拉圭世界杯上,第一位亮相世界杯决赛圈赛场执法主裁约翰·兰格纳斯的“装备”。日后的回忆录中,这位“世界杯决赛圈裁判第一人”写到:如果不是脚下蹬着一双足球鞋,口袋里藏着一枚哨子,甚至就连我自己都以为是去城里走亲戚的。
    如今世界足坛的裁判们早已不是“西装裁判”,而是装备着统一的裁判服,辅以代表权威的哨子和代表权力的红黄牌,哪里还是84年前的“乡下绅士”?分明就是铁面无私的“球场法官“!
    本届世界杯,裁判还拥有两样新武器:泡沫喷雾和门线手表。
    对于泡沫喷雾,熟悉南美足球比赛的人肯定不会陌生,这一技术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在这块足球热土上使用了。其实足球喷雾的原理很简单,就是通过特殊调配方式制造出的可以在球场上停留3分钟的白色泡沫。有了这一“神器“,裁判大可不必在每次任意球主罚之前向攻守双方喋喋不休上几分钟,只要在犯规地点、门前站立地点前划两条线,齐了!
    虽说这一新武器科技含量不高,但还是有心理学家指出,对于球员来说,明确的标志远比裁判员的口头要求来得有效。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都会对身穿警官制服的人容易心生敬畏,对身穿白色医生服的人容易产生信赖一样。
    说完了只能算“陪衬”的泡沫喷雾,还是让我们将重点放到“门线技术”上。其实在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看来,门线技术对于足球来说并不是一个“非有不可”的选择,纵使网球等职业化程度也很高的项目早已采用了这项建立在高速摄影基础上的视频回放技术。布拉特指出,相比于很多个人项目,作为集体项目的足球魅力之一就是诸多不确定性,其中包括球员发挥的不确定以及裁判执法的不确定性。
    但秉承着足球“传统性”的布拉特显然拗不过足球早已成为“全球事务”的事实。四年前兰帕德的明显进球被吹掉,就曾掀起全球范围内对世界杯裁判执法能力的大声讨。好事的英国媒体甚至算出,拉里昂达的这次误判让英国损失了近1%的GDP。如此情况下,国际足联高层不得不在本届世界杯采用门线技术,一旦高速摄影机确定皮球越过门线,裁判手腕上的装置即会迅速反馈。之前法国队前锋本泽马迫使洪都拉斯门将打进的一粒乌龙球,就是通过全新的门线技术确定的。
    或许从足球传统、足球伦理的角度看,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物会扼杀足球场的多样性、趣味性,但对于追求绝对公正、绝对公平的裁判员来说,高科技新武器对于他们确是必需的。诚如世界足坛致命裁判科里纳所说,我并不认为电脑判罚将完全取代人类执法,但我们的目标都是一样的,给参赛双方营造公平的比赛环境。

(林剑)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