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经世界杯】中国足球需要全新的系统
张忠南现在已经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足球人”,除了兼职出任中科院足球队这支业余球队的主教练之外,45岁的他和足球已经没有太多交集。但资深的北京球迷一定不会忘记这个名字,因为在中国足球职业化之前,张忠南就是北京队的主力球员。
“当时谁也没想到职业化会取得那么大的成功,那时年轻,想要出去闯一闯,就在25岁球员的黄金年龄选择退役,前往日本留学。”张忠南说。
即便是到了日本,张忠南也没有忘记足球。“大学时,我们经常和当地的球队踢比赛,那时正好赶上日本足球职业化初期,为更好地了解日本足球的发展情况,我进入大阪樱花队进行观摩和实习。”张忠南说。
长时间接触日本各层面的足球,让他对日本足球结构、模式有了很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对此,张忠南介绍说:“日本足球发展至今,无论在男足、女足还是青少年层面都取得如此巨大的进步,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打造了一个既符合国情,又融入世界足球发展潮流的体系。具体说,日本足球的培养模式结合日本球员自身的特点,在技巧、技术等方面做文章,同时又通过分析世界足坛的走势,融入强调速度、力量、攻守平衡的理念等。更为关键的是,这一系统并不仅指向竞技层面,还渗透到校园足球层面、U13、U15职业化前层面甚至女足。正是在这一科学的系统支撑和影响下,日本足球才一步步成长为亚洲乃至世界足坛的劲旅。”
张忠南还提到职业联赛发展,他说:“日本职业联赛初期,也曾经历过类似如今恒大的烧钱做法,但现在日本足坛已经对此进行反思。他们觉得,高水平球员到来可以教会我们怎么踢,但我们还要学会为什么要这么踢,这才是最关键的。”
结合日本足球,张忠南对中国足球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他说:“最关键还是要打造中国足球的系统,这一系统要包括培训、教练、竞赛、足球环境、足球生态等多角度、多维度的内容;另外一定要在细节上要做到深挖、深研究。只有当我们的职业联赛系统、国家队系统、青少年系统交织、叠加,形成良好的互动,中国足球才会有质的飞跃。”
采访结束之前,张忠南对记者说,虽然现在没有从事足球相关工作,但他还是希望有机会将自己的所学、所想用于一支球队,哪怕是业余球队。
(林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