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炜远走新疆CBA职业化拒绝“非卖品”

    尽管正在激战之中的巴西世界杯是当下绝对的体坛焦点,但国内篮球圈的一则重磅新闻还是引起了广泛关注。7月1日,上海大鲨鱼男篮俱乐部宣布,队长刘炜合同到期,球队将不与其续约,这位34岁的老将将转会新疆广汇。宣布消息的当天刘炜已赶赴乌鲁木齐。
    这桩在今年夏天被炒得沸沸扬扬的转会事件至此终于画上了句号,不过,围绕它的话题远没有终结。很多球迷通过各种途径为刘炜叫屈,认为上海大鲨鱼把一位为球队效力20年之久并做出过杰出贡献的球员“扫地出门”,实在不厚道。况且,刘炜的儿子刚刚出生不久,作为父亲,不能在身边尽到照料的职责,却要远走他乡,更是催生了大家对他的同情以及对上海大鲨鱼的不满。
    上海男篮在官方声明中表示,放弃与刘炜续约,是“俱乐部所做出的一项无比艰难但又十分慎重的决定”。同时他们感谢了刘炜对俱乐部的贡献,刘炜“在将近20年的职业生涯当中,通过自身努力,迅速成长为国内篮坛首屈一指的优秀球员。与此同时,不论上海男篮夺得联赛冠军,还是处于暂时的逆境,刘炜都能凭借强烈的责任感、顽强的自我约束能力以及令人钦佩的自我牺牲精神,带领上海男篮不断前进。”
    其实,虽然刘炜今年已经34岁,但最近两个赛季无论在本土主帅还是外籍主帅的战术体系中,他仍然是上海男篮的绝对主力。2012-2013赛季刘炜场均出场35.9分钟,为球队贡献21.3分、4.5次助攻和4.5个篮板,上赛季在场均34.6分钟的时间内,得到14.1分、3.8次助攻和5.6个篮板,很多媒体都在称赞刘炜焕发了“第二春”。放眼国内,尽管刘晓宇、郭艾伦等一批年轻队员崭露头角,但要论1号位上的综合能力,他们与刘炜均有差距。
    球迷们的抱怨可以理解,毕竟从14岁开始就为上海男篮效力,并将之后20年青春都奉献给这支球队的刘炜,早已被了打上了“大鲨鱼”的标签,在球迷的心目中,再为球队打上几年球,然后风风光光地在这里退役,最好退役之后仍然可以在某个位置上为球队出力,是他们为刘炜设计的最完美,也是最温暖的结局。
    对于为何放弃与这样一位仍可以出任主力的球员续约,上海男篮的解释是“出于球队人员以及财政状况考虑”。
    上海大鲨鱼的决定可以理解,姚明接手之后,一直试图借鉴NBA的模式经营球队,在组织架构、商业运作、引援、媒体和球迷服务等方面都在向更加职业化和市场化的方向发展。最近几年上海俱乐部的一个重要策略是培养自己的年轻球员,上赛季他们能够在种种不利的局面下打进季后赛,说明这样的模式已经初步收到了成效。
    因此,这次刘炜转会以及围绕转会所引发的种种争论,实际上都折射出了职业化和传统思维,尤其是人情思维之间的矛盾。CBA如今已经走过了19个赛季,职业化一直是其所坚持的一个方向,同时也是招来外界议论最多的一个话题。在现实环境中,职业化肯定会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这种传统思维就是其中之一。
    职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没有“非卖品”,这不仅在CBA适用,在国内外一切职业赛事中都适用,乔丹并非永远只属于芝加哥公牛,艾弗森不会在费城76人终老,贝克汉姆也不会“生是曼联人,死是曼联鬼”,赛场上各种明星巨头们的聚散离合早已经成为了常态。“生意就是生意”,这话听起来虽然有点冰冷,但却是职业化的真实写照。
    CBA和身处其中的各支球队都在克服重重阻力向职业化迈进,我们看到,最近几年大牌球星转会或租借的情况越来越频繁,其中不乏被我们认为的“非卖品”,比如唐正东,比如周琦,再比如帮助北京金隅拿到了第二座总冠军奖杯的奥神帮。从这个角度来看,刘炜的这次转会其实相当正常,如果哪一天,无论媒体、球迷还是当事人,对于类似的转会都不再用传统思维去看待,CBA也就自然而然地向职业化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刘小龙)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