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战术打法迷人眼 百花争艳才是春
巴西世界杯是不是一届成功的世界杯?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以10分计的话,他给巴西世界杯打9.25分。不管是组织方面,还是比赛的精彩程度上,巴西世界杯都算得上是一届成功的世界杯,在冷门迭爆的同时也显现出一些新潮流和新特色。
阵型打法丰富多样
过去足球被分为技术流和力量派,也有南美风格和欧洲杯风格的不同。但现代足球却已经很难给出两种风格更准确的定义,球队的风格越来越趋于一致。许多美洲球员在欧洲效力,由他们组成的国家队也难说就没有欧洲足球的特点,而欧洲足球也在不断汲取南美足球技术流派的营养。在足球比赛越来越功利的时候,南美原生态足球已经成了奢念。然而,这届世界杯却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百花齐放,不同风格的足球打法再现江湖,如此令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情景,让我们仿佛回到遥远的七八十年代。
上届世界杯,4231阵型几乎一统江湖,无论是非洲还是亚洲,美洲,更不用说欧洲,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这种阵型。阵型的统一带来的是打法的雷同。但在本届世界杯上,多种阵型的共存成为一大特点,而过往人们认为的单前锋战术也不再成为球队的首选。上届世界杯上主打五后卫的只有阿尔及利亚和朝鲜,智利和乌拉圭只当成备选。而在这届世界杯上,五中卫或五后卫的阵型竟然接近成为一种流行。包括荷兰、意大利、黑马球队智利和哥斯达黎加都赋予了这一早被淘汰的阵型以新意,而且创造了不错的成绩。这股复古风也成为本届杯赛最亮的一道风景。此外,4231的统治时代,双前锋或者三前锋阵型接近寿终正寝,但在本届杯赛也有卷土重来之势。
在进入四强的球队当中,阿根廷从三后卫改为四后卫,阵型也在433和442之间切换。荷兰队从一开始坚持以3412或者343,德国队则更像是拜仁的4141或433,只有巴西队开始了迷失,既没坚持自己的传统风格,也没学到欧洲大陆流派的真谛。失败也就成了必然。
tiki-taka是否过时?
西班牙过早被淘汰,也催生了对西班牙足球和tiki-taka(以精准短传为基础来追求极致控球的,在巴萨和西班牙国家队取得巨大成功并被其他一些球队借鉴的足球战术)是否过时的争论。事实上,一个国家足球的发展有高峰有低谷,更何况对于一届比赛而言,失利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世界杯没有常青树,卫冕冠军在下一届提前被淘汰早已不算冷门。事实是tiki-taka没有过时,而是人的因素变了。西班牙队被淘汰,并非是tiki-taka打法的原因,这种打法所蕴藏的潜力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球队所开发利用。在巴西世界杯传控球排行榜排在前几位的球队多多少少都是tiki-taka的信徒,连最难转变的英格兰也开始走起了技术路线。意大利虽然小组便被淘汰,但其传球成功率却是所有球队当中最高的。虽然德国人没有承认他们是继承了西班人的衣钵,但事实上德国队近年来发展的新风格就是要求在两个禁区间进行快速的地面传递,这其实与tiki-taka一脉相承。
任何一种打法都需要发展,一味地硬搬生套和拿来主义并不能让这一打法发扬光大。德国人是对tiki-taka的加强和发展,而西班牙队在人员老化的情况下对这一打法的坚持则成了其失利的主要原因。
德国足球成功之路
其实分析德国足球成功的原因没有太大的意义,事实上德国足球几乎从来没有失败过,尤其在世界杯这样的国际大赛上。他们连续四届世界杯打入四强,而且这样的经历在世界杯上出现了13次。
德国队夺冠,应该从两个层面上去分析。一是德国足球这届世界杯的成功,得益于系统科学的长期规划,而这个规划是在总结2000年前后世界杯和欧锦赛失利的教训上做出的,并得到了严格的执行。其二则是德国队是如何科学备战一届如世界杯这样的大赛的。德国足球的低谷出现在1998年世界杯和2000年欧锦赛上。在这之后,德国足协便开始推行一个青少年培训的十年规划,要求36家职业俱乐部梯队必须严格执行这一规划。也正是得益于此,在近十年之后,德国足球才收获了如今的黄金一代。另外,从克林斯曼开始,德国足球便尝试战术打法的变革,与时俱进的思路也使他们没有被足球的发展潮流所抛弃。勒夫时代,德国队参加了两届世界杯和两届欧洲杯,四届比赛全部打入四强,包括这次世界杯冠军。
德国队本届世界杯备战一切从细节开始,而这一备战工作其实已经提前几年便开始进行。教练组在过去几年间的任务不是简单地比赛,而且观察了几乎所有世界杯潜在对手的打法特点和人员变化,吸收这些球队的优点,摸准其短板,以达到知己知彼的效果。不得不承认,德国队是本届比赛受到各种负面因素影响最少的球队,也可以说德国队诠释了什么才是团队精神,这也算是他们不同于更依赖于球星的阿根廷和巴西而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孟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