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应充分汲取巴西世界杯“营养”
对于世界杯,即便没有中国队参赛,中国足球也应该从中学习、借鉴,寻找到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有追求的足球人甚至还会做一些诸如技战术研究、足球强国调研这样的努力,但仅仅“形而上”的研究、调研、分析是不足够的,还需要将这些理论层面的东西真正应用到实际操作层面。正所谓“身未动、心要近、脚践行”,只有在灵魂深处真正愿意接纳足球的先进经验、一般规律并将其付诸实践,中国足球的未来才有希望。
本届世界杯,其先进性首先就体现在技战术上。在国奥队主帅傅博看来,以德国队、荷兰队为代表球队其在本届世界杯上的先进技战术打法已经足以引领未来世界足坛的发展改革潮流。本届世界杯,一些传统的战术理念、思路被全部打破,球队不再秉承一种固有的技战术打法、风格,而是会根据对手的不同、自身球员状态的不同而赛前变换甚至在比赛中变化技战术打法。傅博指出,足球运动已发展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层次,简单地模仿、学习一种风格已经不足以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傅博的观点也得到了前北京队球员张忠南的认同,他说:“如今的德国队踢法其实融合了前拜仁主帅海因克斯的快速高效、现拜仁主帅瓜迪奥拉的地面控制和立体进攻以及德国队主帅勒夫系统实验的多种风格,是一种风格的相互借鉴和杂糅。”
有了这些启示,中国足球自然应该从“学西班牙还是学德国”的窠臼中跳脱出来。我们还是应该在全面分析世界足球发展走势、潮流的基础上,结合我们球员的自身特点,在日常训练、技战术打造上多下工夫,甚至可以考虑在校园足球层级就推广我们认为适合的技战术思路,从而形成自上而下推广然后自下而上践行的技战术风格。
球员能力的全面提升是本届世界杯的另一大特色。正是因为球员能力的提升,才出现了诸如拉姆这样可以胜任中后场多个位置,诺伊尔这样可以兼顾门将和清道夫的“多面手”。因此在我们自己的球员培养上,中国足球也应该拓宽思路,无论在选材、训练、比赛等诸多环节都应给球员更多的施展、表现空间,而不是从教练层面就给他们施加一些条条框框,从而限制了其天赋、潜力的全面发挥。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届世界杯球员的投入度也很高,多名球员在比赛前聆听国歌时都留下了激动的眼泪。中国足球之前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植根于球员对国家队的认同感不高,对所属球队关注度不够,只是将比赛作为任务来完成,而不是作为自己的使命和事业。
世界杯上还有一点很容易被忽视,那就是对球队的保障。据统计,本届世界杯32支球队每队配备的后勤保障人员多达30人,也就是说,维持球队正常运转的工作人员人数甚至要超过了球员的数量。这其中,既有常规的队医、按摩师等,也有技术分析师、心理调节师等,甚至还有装备师、球探、厨师和保安!以往我们总在说,中国足球落后是在技战术,是在球员能力和投入程度,但其实在国家队建设的很多细节,相比于国外高水平球队,我们也有很大的差距。当然这并不是要求我们的国家队盲目加入很多没有必要的人员,但至少在细节上要做到事无巨细,要让球员可以做到除了比赛心无旁骛。
世界杯结束了,但世界杯留给中国足球人的思考以及大量思考后需要脚踏实地开展的工作,还有很多。
(林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