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攻防守攻守转换 德国足球的技战术革命

    张忠南算不上中国足球圈的“熟面孔”,但在职业化之前,作为北京队主力球员的他一直以爱动脑、善思考著称。职业化初期,张忠南并没有选择继续自己的球员生涯,而是前往日本留学,并在那里亲身经历了日本足球从发展到崛起的全过程。如今,回到国内的张忠南继续做着足球相关的工作,他也和记者分享了他对本届世界杯冠军队德国队的技战术层面的研究心得。
    张忠南说:“在日本学习、工作期间,日本的同行就告诫我一定要掌握世界足坛最先进的技战术发展理念,只有吃透了这些,再结合本国足球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才有可能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技战术打法。因此从上届世界杯开始,我就对冠军队西班牙队的技战术打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从瓜迪奥拉加盟拜仁之后,我又对德国足球产生了兴趣,在我看来,德国队这次夺冠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建立在全面、彻底的技战术革命基础上。”
    对于德国队在本届世界上展现出的整体技战术特点,张忠南分析说:“我认为德国队的踢法是建立在前拜仁主帅海因克斯的快速高效、现拜仁主帅瓜迪奥拉的地面控制和立体进攻以及德国队主帅勒夫系统相结合的基础上,打造出的有划时代意义的全新技战术风格。这种风格将很有可能成为未来世界强队所效仿和沿用的对象。”
    张忠南将德国队的技战术体系分解为三个子系统,即进攻、防守、攻守转换。
    在进攻方面,张忠南分析到:“德国队的进攻是利用局部三、四个人的组合,通过距离、角度、图形的变化打破局部的平衡,赢得和对手对抗过程的优势。同时每一个组合都与其他的小组组合有联系,随着这种联系在比赛过程中的逐渐增多,平衡又会被进一步打破,在场上表现出的就是球员的前插、回防和保护。一旦这些组合间出现联系的困难和问题,球员们会迅速做出调整,通过对空间、角度、时间的变化重组组合,最终形成组合和组合间的配合、系统和系统间的配合。”
    张忠南进一步解释说:“由于战术拥有很大的自由度和灵活度,因此要求球员没有明显的位置概念,后卫拉姆有时候可以充当前场球员,而前场球员穆勒也有可能回到后场参与防守。但有一个原则是必需要遵守的,那就是结构上的平衡一定要保持,即拉姆上前后一定要有人补他的位置,穆勒后撤后要有人在前场继续穿插等。”
    “防守方面,德国队主要采用压迫式防守,通过区域联防压迫对方持球队员,最终达到断球的效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届世界杯德国队对对手中枢球员的逼抢做得很好,通过2—3人的包夹,不让对方中枢球员给前场输送威胁球,从而大大降低了对方防守效率。”张忠南说。
    至于攻守转换,这其实是德国队最有特点的战术安排,张忠南说:“一旦德国队拿球,就至少有球员向三个不同方向全速冲刺,利用空间的拉扯打破场上的平衡。对巴西队的比赛中,厄齐尔的一次突然前插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这也是为什么德国队每次反击都有大兵压境、水银泻地之感的最主要原因。”
    张忠南说:“德国足球的进步,尤其是技战术层面全面升级换代,一定是建立在科学化研究、大数据化分析基础上,再结合德国的民族特点、强烈的求胜欲望产生的。这其实和四年前的西班牙队以及日本足球的进步如出一辙。”
    说完了德国足球,张忠南还是把话题转回到了中国足球身上:“其实我们中国足球完全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和技战术组织达到这样效果,当然前提是我们的教练员要达到相当高的领悟程度、球员要足够投入、足协管理层面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技战术发展方向。总而言之,中国足球想要进步,首先要经历理念的全面更新,要认真学习别人先进的经验,好好研究、吸收,再具体化我们自己身上,只有这样,中国足球才有崛起的一天。”

(林剑)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