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学生运动会闭幕 检验成果 探索未来

    为期6天的第12届全国学生运动会8月2日晚在上海圆满落幕,作为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和中学生运动会合并后首次举办的全国学生运动会,本次赛会是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阶段性节点,不仅可以看到过去一段时间学校体育的成果,也能探知未来的走向。

学校体育成果检阅平台

    从全部由学生担当主角的开幕式,到赛场上那一张张稚嫩、青春的脸庞,第12届全国学生运动会是一个纯粹的青春舞台。
    游泳赛事中一枝独秀的上海队收获了全部26个项目中的半数金牌,充分展现了上海学校体教结合的成果,民立中学的13岁小将劳丽慧更是独得4金,已然成为上海游泳的一颗新星。而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游泳代表团的学生们除了竞技成绩出众外,学习成绩也十分突出,他们中不少人在班级中的学习成绩也是名列前茅。
    在女排赛场,江苏队的双胞胎姐妹王雨琦、王雨瑄以敏捷的反应及默契的配合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即将升入高二的姐妹俩马上将迎来更紧张的学习生活,但她们表示,排球让她们收获了成长的快乐、健康,会继续加强训练,更期待将来能进入国家队。
    香港、澳门的运动员都是来自普通中学,香港队的张宏峰在男子110米栏比赛中获得冠军,澳门的周文颢则在男子蛙泳项目中连摘2金,他们的精彩表现充分展示港澳学校的体育风采。

赛场之外的经历更珍贵

    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得到磨砺,而更多的孩子则在更加广阔的赛场外成长着。
    无处不在的志愿者“小青菜”在赛场、宿舍、餐厅、大巴等各个角落为赛会的运转默默奉献着,这个远比课堂复杂的“社会”,让他们学会了待人接物、学会了处理各种问题,这个暑假,一定会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烙下深深的印记。
    赛事期间,丰富活动让来自不同地域的中学生们体验着海派文化。7月30日,上海中学音乐戏剧中心的教室里,参赛运动员与学生志愿者以一场“文化交流游园会”,体验着多元文化和情感碰撞中结下的难忘情谊。孩子们或制折扇、或做手链、或拍照留念、或邮寄明信卡片,大家都认真投入、尽情欢笑。
    本届运动会上首次开展了“阳光少年”、“活力园丁”两项非竞技类项目评选,而面向全国中小学生的“阳光·梦想”书画作品展、以20人21足绑腿跑为载体的“我们一起来——少年团队成长季”电视系列节目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运动会更加关注每一个人成长的改革目标跃然而出。

体育育人号角再次吹响

    与热闹感性的赛场相比,对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一些重要举措和思考,让本届学生运动会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了标杆的意义。
    目前我国的学校体育工作虽取得积极进展,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有些指标出现好转,但总体看,学校体育仍然是整个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学生体质健康形势依然严峻。
    赛事期间进行的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宣布,新一轮基础教改,在总课时减少的情况下,把小学3—6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提高为4节,高中每周2节提高到3节。“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占用体育课时”,当这句话从教育部长口中说出时,其分量可想而知。
    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也在赛事期间明确表示,体育教育功能中最为关键的一项就是能够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体育与德育密不可分,具有明确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学校体育应被视为立德树人的载体,体育竞技比赛要凸显育人功能、体育特色建设应助推育人宗旨。

(蒋亚明  平萍)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