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兵首次亮相全国武术运动大会精彩非凡

    第一届全国武术运动大会展示项目中,短兵以其特殊的装备、规范的礼仪和实用的技击博得了众多观众的目光。而说起来,这种运动员手持特制短兵器进行对抗搏击的场面其实也是第一次展现在公众面前。

有武术特色的对抗项目

    短兵是在一定的规则下,两人以特制的短兵器进行对抗搏击的武术运动项目。最大的特点是它具有鲜明的武术特色,体现着武术中刀、剑、鞭杆等短兵器的攻防技术,技术含量高,讲究以智取胜,以巧取胜,单手、双手,正把、反把,地趟、腾空等技法交替综合运用。短兵项目基本包括了武术中短器械的所有技法,如刺、砍、撩、击等。
    作为展示项目,全国武术运动大会中的短兵项目由去年全国调赛前三名的武汉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广州金甲搏击俱乐部和天津万通俱乐部参赛,共设置了男、女5个小项,有20名运动员参加展示。
    短兵比赛中,两名运动员身着特制的比赛服,带着头盔、护甲,分别手持红、蓝“棍”状短兵器进行对抗搏击,凭借击中对手得分一争胜负,短兵比赛得分点众多,除后脑、颈部和裆部等禁忌部位外,其余均可得分。出于安全的考虑,目前使用的短兵器械用塑胶包裹。
    除了技术外,短兵还有自身的文化,这其中最直观的就是比赛中的礼节礼仪,包括授兵礼、回礼、持兵礼、举兵礼等。据介绍,本次大会前,主办方专门对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进行了项目礼仪的规范培训。

弥补器械对抗缺失的遗憾

    由于历史原因,短兵项目已经沉睡30多年,近年来,总局武管中心对恢复短兵项目非常重视,也投入了很大的力量。从2012年开始,经过3年的调赛、专家评审,短兵项目的规则、场地、器材、护具等经历了重新的设计,此次在全国武术运动大会上的亮相是第一次在全国性赛事平台上的展示。
    具体分管短兵项目的总局武管中心训竞3部主任周金彪认为,长期以来,武术的发展其实一直不太平衡,例如,我们的竞技对抗赛事中只有徒手对抗,缺乏器材的应用。虽然大家常说武术有“多少般”兵器,但真正用兵器来进行技击对抗的项目却没有,这不能不说是武术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缺憾。所以,短兵项目的再次回归,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器械对抗缺失的遗憾。
    周金彪介绍说,虽然是用器械进行的对抗比赛,但短兵项目其实非常安全,而且它的动作简单。尤其当前,不少孩子的体质、自我防身意识能力等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短兵项目非常适合少年儿童习练,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运动项目。
    由于长时间缺乏关注和重视,目前,从事短兵项目的人群大多都在体育院校中,也有少部分武术俱乐部在开展,项目普及程度还不是太高。不过随着短兵的赛制、规则等基本成型,明年就会有正式的全国比赛。周金彪说,只要参加的人多了,这个项目就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周金彪表示,短兵从一开始就制定了很高的标准化起点,这样就能避免今后推广中走弯路。现在短兵还处在一个继续探索的阶段,中心正力图找到一条最适合其发展的道路。

对青少年更具吸引力

    今年26岁的天津万通文武学校的杨秋之,代表天津参加本次赛事短兵项目的女子组比赛。但实际上,杨秋之一直练传统武术和跆拳道,改到短兵项目其实还不到半年。杨秋之告诉记者,以前她也知道这个项目,但一直没有接触。通过这几个月来的习练,感觉短兵和跆拳道一样,非常具有观赏性,而且它的对抗强度不是特别激烈,适合向青少年推广。
    杨秋之说,习练短兵对健身和防身都有很大的价值,例如在户外遇到突发状况,我们就可以用随手的小棍、竹枝甚至雨伞等当做兵器,用短兵技法来进行防身自卫。杨秋之感觉,短兵和传统武术中的很多技法都有关系,如短兵中的一些动作和苗刀技法就有些相通,学起来也并不难。
    习练过多年跆拳道的杨秋之说,由于短兵要借助于器械,对抗时有一定的距离要求,而跆拳道大多是近身对抗。她认为,跆拳道相对枯燥,而短兵对于爱舞蹈弄枪的青少年来说应该更具有吸引力。与跆拳道注重礼仪培养的优势相比,短兵项目也非常重视礼仪规范。
    天津队教练杨月龙也是天津万通武术俱乐部教练,他告诉记者,短兵运动有内容、有技术特点,他在带学员过程中,始终在参与、跟踪这个项目。虽然俱乐部很多学员都是练综合格斗和散打的,但目前这些学员中很多人每天都会拿出一定课时习练短兵。

(蒋亚明)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