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足U20世青赛中国风格:先继承再创新

    在女足U20世青赛上,中国队虽未小组出线,但渐趋明朗的技术风格却令人耳目一新,从这批小队员身上,人们依稀看到了当年铿锵玫瑰的影子。
    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女足运动在中国逐步开展后,快速灵活、注重技术便为国家队及各地方队所秉持,及至90年代中国女足渐成世界强队时,这一法宝仍在发挥关键作用。快速灵活、注重技术并非中国女足独创,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当年男足国家队的风格中移植而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足球在经历了向水平先进国家学习并结合自身特点逐渐总结、升华的基础上,慢慢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从改革开放到上世纪末,尽管中国男足在不同主教练的统率下,打法略有差异,但快速灵活、注重技术的风格并没有失去,包括中国女足在内,同样是凭借这一固有的优势,夺得亚特兰大奥运会银牌和美国女足世界杯亚军。
    此后,随着在某些比赛中战绩的下滑,我们对形成已久的风格产生了怀疑,继而放弃自身优势,选择模仿强队。学习固然是重要的,但倘若只是追求简单的表面效果,再先进的东西也无法内化于心,最终落得一个东施效颦。
    百余年前,清代思想家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施夷长技以治夷”,这在某种程度上显现出学习的重要性。不过,即使学习得再深入、再得法,如果没有自身的创新,也不会产生质的飞跃。
    过去十几年间,无论男足还是女足,始终在学习国际足坛最先进的战术打法,但效果却每况愈下,究其原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并没有最大限度地扬长避短,结合自身实际,也就是说没有创新。这样的结果只能是跟在别人后面跑,无法超越对手。
    刚刚征战完女足U20世青赛的中国队尽管战绩不尽如人意,但她们在风格的形成上给了中国足球一些启示。别人的再好,终究是别人的,要想脱胎换骨,唯有继承传统,持续创新。
    德国的团队精神、阿根廷的防守反击、荷兰的全攻全守、巴西的梦幻桑巴、意大利的链式防守……都是经过几十年乃至近百年的积淀才渐渐形成的,而中国足球想在短时间内通过学习别家之长、补己之短,谈何容易?
    回首中国足球几十年的发展历程,虽然失败多于成功,但绝非一无是处。30多年前,苏永舜执掌中国队提出的“两翼齐飞”就算放到现在仍旧不过时。不过,放眼中国足坛,又有哪支球队能把“两翼齐飞”运用得驾轻就熟呢?
    风格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往往需要千锤百炼,即便很微小的特点也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而成。基于此,我们没有理由对过往已经相对成熟的风格产生疑问,而应毫不迟疑地继承,在这个基础上,综合国际足坛的最新发展,再进行创新,中国足球才会取得较大的进步。

(李刚 郭纯希)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