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足“全运杠杆”撬动下的喜与忧

    虽然之前并不为太多人所知,但通过青奥会上的出色表现,中国U15女足国家队还是被冠以了“小玫瑰”的绰号,曾经见证过“铿锵玫瑰”辉煌的国人自然希望她们在未来绽放出中国女足特有的美丽和馨香。
    和男足之前深陷泥淖的发展窘境相似,过去几年中国女足也遭遇了后备人才短缺、国家队成绩直线下滑尴尬,最极端时,曾经是世界女足领域劲旅的我们居然连奥运会、世界杯决赛圈这样的比赛机会都一一失去。近些年,中国女足的成绩有所抬升,闪耀青奥赛场的U15女足国家队就是最好的例证,而撬动中国女足的最关键原因,无疑应该是“全运杠杆”。
    “尽管很多人说足球和举国体制相矛盾,说举国体制是‘违背足球发展规律’,但我认为,至少在女足层面,我国特有的模式还是有利于这个项目发展的。”中国U15女足国家队主教练陆亿良对记者说。“别的且不说,单说我这批1999—2000年出生的队员,虽然现在国内她们这个年龄段踢球的女孩子同样不多,但很多省市都至少为了准备下一届全运会小年龄组的女足比赛筹建了队伍,这就保证了女足项目在这些省市以及我们国家队层面有了一些可供培养和选择的苗子。队伍有了,队员们这个全运周期的出路就能解决,现在我们U15国家队中的少数球员已经能从省队领一些补贴了。”
    同样享受到“全运红利”的还有不久前刚刚参加完加拿大女足世青赛的中国U20女足国家队,那支球队的球员其实大部分都是参加过辽宁全运会女足小年龄组各省队的球员,经过了全运会的磨练,她们的整体性、一些细节的把握明显要好过同龄的其他国家的女足球员。
    当然,仅有“全运会杠杆”还是远远不够的,陆亿良就说,虽然队伍有了,但很多队伍的训练条件、训练能力很差,我们U15国家队的很多球员有些甚至之前只踢过两三年的球,只是因为身体素质出色才从别的项目被拉进了足球队,只是因为我们这支球队连续参加了2012年女足亚少赛、2013年女足亚少赛以及今年的青奥会,这批球员才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如果一直呆在省队,可能也很难有太大的进步。
    陆亿良说的情况其实正是困扰我国目前足球发展的一大桎梏——基层足球教练水平偏低,无论是校园足球还是U系列足球,无论男足还是女足都普遍存在这一问题。
    中国足协女子部曾尝试过诸如将校园足球层面优秀的球员定期集中到一起在高水平教练的带领下集中训练的方法,但显然无法解决根本的问题。女子部主任陆煜说:“下一步还是要加强基层教练员的培养,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需要有大幅的提升。”
    2009年山东全运会,女足小年龄组比赛第一次进入了全运会竞赛序列,奖牌数算作三枚,经过两个全运周期的发展,国内女足已经有了起色,但“全运杠杆”撬动的绝不应该只是地方体育局对女足建队的热情,更应该在培养优秀基层女足教练,促进女足项目全面发展方面动脑筋、做文章,如若不然,“杠杆”撬动起的也只是无根的“玫瑰”。

(林剑)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