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奥梦想】青奥会给南京带来了什么
2010年2月22日,南京获得了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的举办权。 几年来,通过实施“共建美好新南京,共享幸福新生活”、“筹办青奥会,提升影响力”、“加快河西现代化,建成城市新中心”等三个“千日行动计划”以及“大干一百天、环境大扫除”,南京全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人居环境,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功能品质大为提升、居民生活环境大为改观。作为一个南京人,记者切实感受到了青奥给南京带来的变化。
致力环境治理
青奥刚申办成功面临着三大难题,其中包括青奥场馆的建设以及涉及交通、安保等方面的城市配套问题,不过最难的还是环境问题。申办成功后,南京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改善南京的整体环境,一个是空气质量,另一个是水环境治理。
减少煤炭消耗,是南京实施“蓝天”行动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雾霾的终极行动,去年以来,该市积极推进控煤减排工作。
据了解,在继去年完成602台燃煤锅炉改造的基础上,全市计划改造的剩余410台燃煤锅炉在今年上半年已全部完成关停改造。市经信委透露,今年上半年已实现煤炭消耗负增长,煤炭消耗下降1%至3%,保障了全年控煤目标的完成。
同时,今年全市全面启动四大片区工业布局调整工作,目前已完成13家企业的搬迁关停工作,今年力争关停20家中小企业。同时,全市继续开展主城区工业生产企业搬迁调整行动,今年计划搬迁48家企业,力争到明年年底基本完成主城区工业布局调整工作。
虽然环境治理是个长期过程,但由此带来的变化还是可以感受到的。
城市面貌清新
近几个月来记者发现,以前那些又黑又臭的河水变清了;坏了很久的垃圾桶换成新的;到处乱停的汽车开始有序停放;大街上混乱的广告牌不见了踪影……据市城管局统计,截至7月底,全市新增支路街巷停车位近2万个;全市拆除违建超100万平方米。
清理城市面上的“脏乱差”相对还直观些,而提升空气质量和水的品质则下了更大力气。
去年以来,全市对近200家“三高两低”企业进行整治,或关闭、淘汰,或进行整治。工地扬尘是件让市民头疼的事。今年上半年的扬尘整治“双百日行动”,检查了7394家工地,责令限期整改的1124家。与此同时,去年全市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隐患整治,完成了长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及上元门水厂、浦口水厂周边的13处环境隐患整改,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交通更为便捷
2005年8月,南京地铁1号线正式运营,市民期待了20年的地铁梦终于实现。此后,地铁2号线、1号线南延线开通运营。7月1日、地铁10号线、机场线也投入运行。未来,南京还将建成多条地铁,不但横跨南京东南西北,还穿越长江实现江北与主城的无缝对接。几年来,城市格局已提档升级,但更重要的是,地铁让这座城市可以容纳更多的上班族,也让市民的生活从容而有规律。
据了解,南京在青奥会前以“拼命三郎”的速度为这座城市增加了三条地铁新线路,地铁里程从去年的80公里达到目前的135公里,7月1日开通地铁10号线连通青奥会赛场、机场线连通南京南站和机场之间的快速交通、8月开通宁天轻轨线接通金牛湖青奥会赛场,年底贯通跨江3号线……现在南京已超过深圳,成为全国第四大地铁城市,到明年全市地铁里程将超200公里,比预计的速度至少提前五年。
从青奥申办成功到现在的五年间,南京确立了公交优先发展的理念。目前南京的主要道路全部开辟了公交专用道,公交的运行时间大大缩短。
记者日前也享受了一次便捷的公交。青奥期间去市中心采访,乘坐公交100路,在短短5分钟内,有3辆相继发车,记者上车后发现,车上空座很多,运行速度很快,到达时间比开车预留的时间节省差不多15分钟,要是在早晚高峰时间,这种优势会更明显。
经济增长迅速
奥运会对一个城市的经济推动作用是巨大的,而青奥会虽然多了“青年”二字,但其对南京经济的推动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据21世纪经济报道,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南京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为10.2%,位居第一,经济总量为4107.60亿元,位居全国第五位,比上一年年底提升一位。南京的经济发展以服务业为主导,医疗、教育、电子新兴产业等不断向其他产业渗透,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明显。因服务业发展快,南京今年经济总量有望超过无锡,位居全省第二。
(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