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中超健康发展 增不了和气就少点儿戾气

    世界杯走了,青奥会来了,但足球不是青奥会的主项,开赛晚、规模小,水平亦有差距,眼球影响力自无法和世界杯比。而比起青奥会的足球,国内球迷们更关注的还是中超。中超和足协杯曾为世界杯让路一个月,眼下,中国的足球市场又热闹起来。
    可是,重开战没几轮,精彩又经典的场次难觅不说,相反各种争执、纠纷及丑行却次第登场。身体强接触的足球比赛发生点磕磕碰碰,本家常便饭,但综观近几轮赛事,却有点戾气弥漫。
    君不见,有被严重犯规后,起来就“动手动脚”的;有争抢时被冲撞,上去就推搡报复的;有两人发生摩擦,一干人冲过来使矛盾升级的;而若与对方打嘴仗不算稀罕的话,却竟还有自家队员在场上也“对喷”红了眼的。更不可理喻的,有球队主教练竟也与观众互骂,甚至竖中指……
    也许有人会说,足球场上的那点事,不算个什么事儿,在所难免。这话其实只说对了一半,重要的在于,难免之事并不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关键在于一个队的队风和一个人的球风是在什么档次上。
    在刚刚过去的巴西世界杯上,我们也看到了,全球顶尖的球队、顶级的球员,大多数是如何对待场上纷争及一触即发的导火索的。巴西队一号球星内马尔,关键场次遭对方严重犯规而被担架抬下,提前告别世界杯。痛苦不堪的他没有任何报复言行,队友们也没有一拥而上,以牙还牙“讨还血债”。可以问,如果内马尔在,巴西队会被德国队瓷瓷实实洞穿7个窟窿,而倒在半决赛的门槛上吗?还有什么比四年的心血瞬间付之东流而让人痛心不已的?但内马尔和巴西队,甚至巴西球迷,都平静、冷静地接受了天降之痛。而与之相比,我们主客场双循环赛制的一场比赛、一个球争、一次摩擦(尽管也许会关系到最终排名),我们有什么理由任戾气在场上场下横飞?
    但笔者注意到,也许是见怪不怪,也许是审丑疲劳,更也许是眼中只盯着成绩、名次,我们有的媒体和自媒体,对球场上的这种恶俗丑闻不闻不问,更悖论批评了,他们关心的仅仅是本地方队的比赛成绩,除此均视而不见。不仅如此,您把批评的投枪与匕首刀枪入库也就罢了,有的网媒与自媒,对未经证实的某中超球员付多少多少钱夜宿郭美美的八卦,却是津津乐道,乐此不疲。笔者不由得想起报载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时期的一则黑色幽默:一次,布什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我们将枪杀4000万伊拉克人和一个修自行车的”。记者们惊问:什么,为什么要枪杀一个修自行车的?布什转身与国务卿鲍威尔道:“你看,我就说没人会关心那4000万伊拉克人吧”。这实际上是个黑色逻辑冷笑话,与注意力时代的注意力经济有关联,但却可使人联想到我们的中超报道,在“唯成绩”论面前,孰轻孰重有时倒置。
    总之,两点:对球员(教练员)来说,球场上您做不到像容志行那样“骂不还口,打不还手”的话,增不了和气,就少点儿戾气;对媒体(自媒)来说,为中超健康发展,不应对球场戾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史明)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