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15届运动会“追逐梦想 超越自我”

    一场别开生面的青春比拼。一次立德树人的梦想放飞。一次体教结合的成果会演。
    11月22日,首次以青少年为参赛主体的上海市第十五届运动会落下帷幕。在为期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超过2.5万名运动员在31个大项、38个分项中展开角逐。呈现了“新市运、新梦想、新辉煌”的美丽画卷。
    上海市副市长赵雯指出,本届市运会改革创新,为青少年搭建超越自我、追逐梦想的平台,涌现了一批“小铁人”、“小达人”和“未来之星”,彰显了青少年挑战自我、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展示了体教结合的丰硕成果。

体教结合携手办赛

    “有梦想才有希望,有追求才有目标,有行动才有收获。”由体育部门、教育部门两家携手组织的上海市运会,17个区县全部组团参赛,高校从上届29家增加到本届42家,同比扩大了45%。59个代表团同比增加近26%。在参赛人数、项目设置上均超历届。
    姚明、刘翔、刘子歌、王励勤,每一个熠熠生辉的体坛巨星,当年都是从这个舞台起步。沿着明星之路追赶,参赛选手弘扬奥运精神,创造佳绩。其中,青少年组共产生1134.5枚金牌,17个代表团实现金牌“全覆盖”,30名运动员获得青少年组的“未来之星”奖。高校组共产生455枚金牌,分布39个代表团,金牌覆盖率为90%以上。
    在射击、射箭、游泳、举重四个项目中,有6人创6项上海市青少年纪录,27人9队创49项上海市青少年年龄组纪录;1人超1项上海市青少年纪录,共20人10队超22项上海市青少年年龄组纪录。
    多年来的“一条龙”布局已初见成效,每个区县都有自己的拳头产品。浦东的游泳,闵行的田径,黄浦的篮球,宝山的乒乓球,徐汇的游泳……竞赛成绩取得新的进步,竞技水平有了新的提升,促成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梯队发展。

社会办训热情高涨

    上海市运会上,社会办训机构成了孕育体育后备人才的又一“人才库”。上海目前社会办训机构多达近30个,第12届上海市运会时,只有4家社会办训运动员参赛。上海市运会组委会秘书长郭蓓说:“市运会让各种社会办训力量一展实力,共同培养上海体育的人才。”
    同时,项目设置有了新的“增长点”:花样滑冰、冰壶、马术、高尔夫球、现代五项、帆板、拳击和散打,第一次登上上海市运会赛场。
    奉贤区的超越网球俱乐部,以社会力量办训,开展网球业余训练,通过六年发展,网球学员已超过200人。在全国U12网球排位赛上,该俱乐部夺得女子单打冠军。在本届市运会上,俱乐部夺得了团体奖牌和总分第二名。
    上海队、国家队的教练们都来了,明日之星将被跟踪培养,青少年体育呈现百花齐放景象。

强化体育教育功能

    用体育塑造精神与意志,用体育强健身体与心灵。当青少年体质健康工作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加大青少年体育普及的引导成了上海市运会创新转型的一项举措。
    这里成为普通学校体育展现风采的平台,涌现了一批普通学生的爱好者。包括“小铁人”、“小达人”、“阳光少年”、“未来之星”、“活力园丁”、“学校体育先进单位”等在内的比赛和评选,大大激发了学校体育热情,诠释了“热爱体育运动,磨炼意志品质,展示青春风采”的体育文化。
    同时,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培养思路也贯穿上海市运会全过程。比赛首次推行运动员赛前文化测试,共计1.2万余名青少年运动员参加文化测试,防止竞技成绩至上的单一追求。在这一思路推动下,近两年来,上海运动员参加全国青少年比赛,赛前文化学习成绩合格率已达99.93%,位居全国前列。在郭蓓看来,“文化素养也是体育人才的一项新标准”,能够让更多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操场,让家长,让社会,让校长,让老师都来关注青少年体育、青少年体质。
    上海市体育局局长李毓毅认为:“人格的健全、体魄的强健非常重要,要实现中国梦,一代人的培养要从青少年开始。”要进一步改革创新、奋发有为,整合资源、共推发展,努力做体育事业发展的先行者和排头兵,为加快推进上海体育强市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白水)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