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网亚太外卡赛中国网球“女厚男薄”无解

    中国网球“女厚男薄”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可即便谈了又谈,2015澳网亚太区外卡赛上,情况依旧没有改变。
    女网比赛中,虽然赛会头号种子朱琳爆冷败在了37岁的泰国老将塔纳苏甘拍下,但按照朱琳今年的上升势头,其通过其余三大满贯资格赛的希望很大。如果一切顺利,世界排名已经来到134位的朱琳甚至有可能直接获得后年大满贯女单正赛的参赛权。
    朱琳之外,新科青奥会女单冠军徐诗琳以及同样年轻的徐妍双双取胜,按照圈内人的判断,她们极有可能成为中国网坛冉冉升起的新星,闯入世界排名前100位大有希望。
    当然,中国女网的“家底”绝不止这3个球员,王蔷、郑赛赛、段莹莹等人近些年都已经打响了名头,王蔷、郑赛赛已经打入了世界前100位,郑赛赛还获得了参加今年WTA年终总决赛新秀表演赛的机会。另外,徐一幡、刘方舟、张恺琳等球员也都值得关注。中国女网的发展甚至引来了WTA官方的瞩目,今年李娜退役期间,WTA官网就曾专门撰文表示,中国女网绝不只有一个李娜,未来值得期待。
    相比于中国女网,中国男网的关注点就没有那么多了。首日比赛,吴迪、张择轻松取胜,其中张择还战胜了今年唯一可以被称之为“中国男网新希望”的王楚涵。吴迪、张择的努力有目共睹,但在世界网坛,他们的竞争力着实有限——根据ATP最新公布的年终排名,张择排名183位,吴迪290位,莫说距离“亚洲一哥”锦织圭,就是距离“世界前100”的基本目标都相去甚远。
    近些年,随着“单飞政策”的施行以及各地方体育局更多采用的“联合培养”的模式,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网坛小花”冒了出来,中国女网影响力的提升甚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资本参与进网球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来,“山花网球队”就是最好的例子。
    较之女子网球,我国男子网球一直难有突破,然后形成恶性循环,支持越来越少。张择、吴迪们唯一能指望的只有全运会期间,那时候他们会得到地方的全力支持,水平也会飞速提升,但全运会后,他们不得不再次开启“个体户模式”,可以他们的世界排名,奖金就连支付参赛交通费都难,就别提组建自己的训练、保障团队了。
    另一方面,我国在网球竞技水平进步的同时,网球事业整体发展的步伐还相对滞后,俱乐部没有缺乏合理、健康的经营模式,基层教练不具备指导有潜力年轻运动员的能力,学校、家长对于网球运动项目的规律、特点认识还比较单一。利用现行的体制优势,中国网球或许还可以继续培养出下一个李娜,但如果不从根本上融入世界网球发展的潮流、轨道,我们将距离“锦织圭”越来越远,中国网球“女厚男薄”的难题也将一直无解。

(林剑)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