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速滑队外教尹义重:李奇时小惊喜

    去年备战索契期间,中国速滑队为争夺积分聘请了韩国外教尹义重。而尹义重也率领中国速滑队在索契征战,不过并未交上奖牌答卷。当时,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主任赵英刚表示,尹义重的目标在四年后的平昌。如今,平昌周期刚刚开战,尹义重率领的队伍便爆出好成绩:李奇时接连在日本、韩国两站的女子1000米项目上摘得铜牌和金牌。男选手也开始出现在A段(前20名)争夺行列。结束前两站世界杯赛后,记者在首都体育馆冬运中心办公楼采访了尹义重。
    这位曾担任过韩国速滑国家队教练员,并执教过李相花、牟太笵等名将的教练看起来谦和低调,他表示,李奇时已具备世界前五名的水平,但在韩国夺冠仍属于“惊喜。”队伍的整体提升更令他满意。
    记者:跟去年您刚执教时相比,目前的这支国家队有什么不同?
    尹义重:队伍变化很大,一开始运动员们训练得都比较认真,他们很听话,经过一年的磨合,大家的成绩都有提高,目前也看到了一些进步,队员们的训练也更加认真了。
    记者:刚刚打完的日本站和韩国站,中国速滑选手的表现还是很出色的,您怎么评价?
    尹义重:出征之前希望能打得好一点,之前9月份李奇时在加拿大达标赛的时候就滑出过很不错的成绩,包括国内的选拔赛,她拿到了很不错的成绩,我推断出她在1000米上的实力已经接近世界前三的水平,但还是没有想到她这次能拿到金牌,有点出乎意外。
    另外,李奇时在加拿大比赛的时候才刚刚上了一个月的冰,就滑出了这么好的成绩,当时中国和世界的速滑界都关注到了,她当时已经达到了世界前五名的水平,我们希望她能在世界杯赛场上拿到前三名。李奇时比较年轻,训练时间也比较短,应该说,这两站世界杯的成绩对于她来说是个很好的促进。
    达标赛对于李奇时来说算是以赛代练,比赛时间比较早,可能欧洲一些强手一般在10月份才能滑出这样的好成绩。
    记者:我们第一次看到李奇时,是在索契冬奥会上,当时她参加了1500米争夺,并拿到了27名。这两站世界杯上拿到1000米的奖牌乃至金牌,是不是意味着李奇时的主项有所改变。
    尹义重:李奇时的主项还放在1000米和1500米上,重点没有改变,参加500米只是为了对她的起跑和加速会有帮助。
    记者:相比1000米,李奇时在1500米上面临的对手会更多一些。
    尹义重:李奇时在1500米上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这次在韩国站她拿到了第五名,成绩很好。并且当时她是在先滑了一个500米,休息40分钟之后就滑了1500米,还能拿到第五名。如果没滑500米,或许李奇时的成绩会更好。
    李奇时作为一名中距离运动员,1000米和1500米都会滑,并且这三个项目都会相互促进,我只能说,500米对于她来说算是辅助项目。
    记者:李奇时由短道改练速滑,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她的技术等方面还有什么欠缺?
    尹义重:起速,每比一次比赛她都在一点点提高,但还是不够。另外她的不足之处就是下蹲位置,要是再高一点就好了。
    记者:除了李奇时之外,还有一些队员在前两站世界杯上也有不错的表现。您怎么评价他们。
    尹义重:牟钟声滑进了A组,这是他新赛季的目标,他身体条件不错,一点点往上走,进步很快。我们整个团队的起速都有点慢,这是大家都需要提高的。
    谢嘉轩前段时间有伤,训练不太系统,但他在长春选拔赛上滑出了很好的成绩,不过前段时间没怎么训练,技术连贯性等环节上出了环节,但是成绩也不错,我对他的表现很满意。他算是短距离项目上比较有天赋的运动员。
    记者:对手情况如何?比如韩国名将李相花,她也是您从小带出来的,一直在500米上保持着非常强势的水平。
    尹义重:李相花是我带出来的,从她不会滑冰带到国家队。李相花的比赛心理特别强,只要站到赛场就不能接受输掉比赛。她的膝盖也不太好,或许还会接受手术,但她有一股拼劲儿,谁都看不出她受伤。
    李奇时也有这个特点,只要站到赛场上,一点都看不出来疲劳,精神面貌比较可喜,就说这两次世界杯,她比了两次500米、1000米和1500米,还是非常累的,但是你从她的脸上是看不出来的。
    此外,荷兰有两名选手实力很强,大家都非常接近,竞争激烈。
    记者:队伍今年设定的目标是什么样的?面对四年之后的平昌,您的目标是什么?
    尹义重:希望李奇时能够一直保持在前五名的行列,一步步为平昌冲击金牌做储备。男队的目标是冲进A组,也就是率先进入到前20名,明年后年再冲击前15、前12吧。
    记者:说到男子速滑,中国队此前最接近冠军的选手是于凤桐,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再培养出一个新的于凤桐出来?
    尹义重:我们今年聘请了荷兰体能教练,我们拥有几名天赋条件不错的选手,我觉得会很快出现像于凤桐那样高水平的选手。
对于短距离速滑选手而言,力量非常关键,只要训练顺利,我们
相信这一天会很快到来。

王向娜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