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奥队集训名单公布“抢人”背后 谁尴尬

    里约奥运周期的中国国奥队本周一正式组队了,中国足协公布了新一期国奥队集训名单。据媒体报道,尽管只有在日本J联赛效力的高准翼一名“海归”入选,但仍有32名球员的名字进入名单之列。中国足协有关人士对此解释称,考虑到国奥队即将于明年3月踏上里约奥运会预选赛征程,为避免“鲁能抢人”尴尬重现,国奥队教练组特意将此次集训周期设定为两个月以上,多招人也是避免部分球员缺席集训。在这32人中,鲁能有7人之多。有媒体报道的标题就颇令人玩味:《集训两月以上, 定32人大名单——傅博提前“抢人”防意外》。
    实事求是讲,这支集训队的阵容的确有点庞大,而个中因由,据中国足协一工作人员对媒体解释称,由于此前发生了国奥队因“鲁能抢人”导致球队阵容不整,中国国奥队也最终在仁川亚运会上铩羽而归。但反讽的是,随后在11月的四国邀请赛上,阵容齐整的国奥队却表现优异,惜败巴西队而斩获亚军。
    读罢这样的消息,给人的感受只能是五味杂陈,无言以对。
    这使人想到小时候的一种游戏,没开始之前就拼命先把人圈上,把时间占上,非常像“跑马圈地”。要知道,这期国奥再增加一个人就可以组3支队了,真的需要这种人海战术吗?显然不是的,没辙,前车之鉴呀。以前,曾流行过一句戏言叫“防火防盗防记者”,对于国奥这次集训,也真可称之为“防伤防病防鲁能”了。但不禁要问,如此“大帮哄”的低效益集训,是谁的尴尬,谁的损失呢?最起码,没有赢者。
    过去,体育界有个很好的传统,叫“全国一盘棋”(敲键盘仍然有这个联想词组),此外还有“国内练兵,一致对外”、“局部服从全局”等说法。现在,虽说时代不一样了,许多运动项目已经职业化、市场化了,一些运动员甚至可以有多种身份,在个体单飞、俱乐部、地方队、国家队的不同角色中频繁转换。如果再分得细些,在大型运动会上,有的选手甚至还会“一仆二主”,而更有租借、转租等形式出现的身份暂时模糊的运动员。客观地说,这些都是体育市场蓬勃发展的产物,也是体育改革进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新挑战。但是,又不能不说的是,千变万变,我们的国体没有变,也不会变,在国家需要你的运动专长时,每一位运动员都有为中国竞技体育作贡献的责任与义务,这是毋庸置疑的。
    按理说,市场环境越发达,带来的俱乐部成长越好,广告效益越高,经济收益越大,首先应该感谢的是国家,因为正是国家整体的发展与强盛,才有了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谁都知道,饿着肚子是没法跑跳投的,兵荒马乱是没法训练比赛的。那么,当国际赛场上国家有需要你或你的人为国出战时,我们怎好意思讨价还价,甚至与国家“抢人”?更让人费解的是,有的俱乐部背景是国企,或地方国企,那就是说你的“细胞”里主要流淌的是国资的“血液”。而这样的做派,在为私企、民企俱乐部做着怎样的表率?众所周知,西方的足球是市场化最充分的,但是当世界杯打响时,球员们马上忘掉了自己原俱乐部的属性,义无反顾全身心地投入为国争光的战斗中。有的在原俱乐部是队友的,世界杯上却成了对手,但他们依然会“反目成仇”,各为其主,为什么?因为他们知道在为谁而战,应该为谁而战。
    谁来回答这个问题:过去,我们的运动队以能够为国家队输送队员为荣,如今以能从国家队“抢人”得手为快,是荣辱观真的变了?
    也许,“不是不明白,是世界变化快”,但仁川亚运会中国男足的惨败,却难以让人释怀。

(史明)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