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田径在奋斗竞技体育实力再上新台阶

    2014年没有世锦赛和奥运会,虽然是田径小年,但是中国田径竞技实力却在稳步提升。在里约奥运周期的“阶段性测验”仁川亚运会中,中国田径队整体发挥优异,共获得15枚金牌、13枚银牌、11枚铜牌,是近四届亚运会表现最好的一次。除了继续巩固竞走、投掷等传统优势项目的同时,中国田径在短跑、跨栏、跳跃等世界田坛主流项目取得了一定突破,很多项目可圈可点。

竞技体育实力再上新台阶

    2014年中国田径队员共打破包括3项亚洲纪录在内的10项全国纪录,并有7个项目进入年度世界前四。
    三项亚洲纪录包括:王峥在成都举行的全国长投公开赛上以77.68米的成绩创造女子链球亚洲纪录。仁川亚运会上,以张培萌、苏炳添、谢震业、陈时伟为主力的男子4×100米接力队以37秒99的成绩夺得冠军并打破亚洲纪录;男子标枪选手赵庆刚以89.15米夺冠并打破亚洲纪录。
    进入年度世界前四的7个项目中,男子4项包括:蔡泽林以1小时18分52秒排20公里竞走第四、薛长锐以5.80米列撑竿跳高第四、李金哲以8.47米列跳远第三、赵庆刚以89.15米居标枪第二;女子3项包括:刘虹以1小时26分58秒居20公里竞走第二、巩立姣以19.65米列铅球世界第四、王峥以77.68米排链球第三。北京世锦赛和里约奥运会,属于中国田径的奖牌将很有可能从上述项目中诞生。

全民健身事业取得新发展

    群众体育方面,马拉松运动继续成为中国田径协会引领全民健身风尚,发展体育产业的“拳头项目”。
    2014年是中国马拉松运动持续蓬勃发展的一年,马拉松热潮进一步席卷神州大地。2014年,仅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备案的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就有51场,参赛人数超过了90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
    作为全民健身新时尚,作为政府为大众提供的社会体育公共服务平台,马拉松运动已成为全社会推动全民健身、丰富城市文化、促进城市和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佳平台与载体之一。当下中国民众生活水平愈发提高,除了强身健体之外,追寻远大理想、梦想的人生追求让马拉松运动作为载体丰富了内涵,也承载了更多竞技体育属性之外的延伸,更是当下社会文明进步的载体。

竞赛改革取得新成效

    2014年,中国田径协会在顺利地完成了太仓竞走世界杯赛、上海钻石联赛和北京挑战赛等国际赛事承办工作时,积极学习欧美田径赛事办赛经验和方式方法,进一步加大了全国田径赛事的竞赛改革力度。
    中国田径协会根据项目发展需要,改变了“大而全”的办赛模式,除全国锦标赛、冠军赛保持一定的规模和档次外,其他赛事化整为零,走小型多样化的道路,积极发展单项赛和项群赛,接近大众,易于进行市场推广,服务国家队赛练结合,也扩大了田径项目的影响力。例如中国田径协会今年于清华大学举办的全国跳跃精英赛,成功推动田径项目进一步走进校园,探索了商业开发的新模式。
    未来,中国民众或许会在更多城市的经典地标、热门景点旁看到有国家队员参与的高水平田径赛事。

教练员培养推出新举措

    长期以来,中国田径协会高度重视教练员培训工作,把教练员培训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对待。近几年来,中国田径协会已构建了包括田径单项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教练员培训、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和高原训练等专项培训在内的多种形式的培训体系。
    为进一步提高中国田径教练员执教水平,自2013年起,中国田径协会推出中国田径高水平教练员训练创新培训工程,邀请国内外著名的田径专项、生物力学、科研、心理等专家组成的讲师团,站在国际前沿,紧密结合训练实践,为田径项目一线运动队教练员进行授课和示范。2014年,中国田径协会完成耐力、投掷、跳跃全能三个项群的培训工作,广大全国一线田径队伍的教练员纷纷报名参加。在每个项群为期两周的培训时间里,中国田径协会邀请讲师41人次,全年总计有292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未来,中国田径协会将与上海体育学院合作筹建中国田径高水平教练员培训中心。

后备人才培养取得新突破

    2014年,中国田径队在南京举行的第二届青奥会上夺得6枚金牌,实现历史性突破的背后,是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建设的重大贡献。中国田径协会始终坚持“大田径”观,科学构建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力求做好田径项目的基础工作。
    新奥运周期,中国田径协会重新评定了涉及田径跑跳投走四大项群共计133个“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同时,中国田径协会与有关省市体育局、体院共建了9支国少队、2支国青队。
    其次,中国田径协会启动实施了“田径业训大联盟”工作,进一步探索体教结合发展的道路。2014年4月1日,中国田径协会于重庆召开了由各省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共同参加的全国田径业余训练工作会议,正式成立了“全国田径业余训练大联盟”。到目前为止,全国田径业训大联盟成员学校超过了300所,其中不乏各地的重点中、小学。
    另外,中国田径协会主导的高原人才开发计划体系基本建成,基层重点校和网点校的布局基本完成,以高原对抗赛和训练营为平台的培养和选拔机制初步形成。参与单位从最初的5省扩大到目前的9省,参加高原省区对抗赛的人数也由2011年的不到300人增长到2013年的近700人。田径耐力项目正逐渐成为高原省区和中国田径的拳头项目。可圈可点的是,中国田径协会正在与西藏自治区建立紧密合作,将西藏作为高原人才开发重要“试点”。选派高水平教练考察藏族运动员,出资选派优秀藏族运动员出国训练。

(叶珠峰)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