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裁判培训管理两手抓 提高联赛水平

    陈梦熊是中国篮协裁判员办公室的负责人,今年已经66岁,但仍活跃在CBA赛场上,在他的办公电脑上有上千条自己剪辑出来的CBA比赛视频片段,内容丰富而细致,有关于走步的、下脚的、争议球的、无撞人区身体接触的等等,当然还有裁判员临场判罚的各种镜头。裁判员办公室就经常根据这些片段对临场裁判进行业务指导,其细化程度不止让门外汉,甚至让圈内人感到惊叹。比如在球场上出现冲突时,临场裁判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就近的裁判应该做什么、远端的裁判应该做什么,包括裁判员应该向冲突中的球员说什么话、做出什么样具体的肢体动作等等,都有相关的指导意见。
    本赛季陈梦熊剪辑了更多经验丰富的老裁判的执裁片段,给年轻裁判们做案例分析。其实这些视频片段当中不乏一些“反面教材”,以前老裁判对当众被“揭丑”还有些挂不住脸,现在都变得习以为常,因为大家都明白,这么做的最终目的是要提升国内裁判员队伍的整体水平。有时候对于一些争议动作难以下定论时,裁判员办公室还会把国家队主教练宫鲁鸣等资深人士请来共同“会诊”。
    陈梦熊的工作反映出一个事实,那就是裁判员的培训和管理受到了中国篮协的高度重视。由于本赛季的CBA赛场上发生了多起违反赛风赛纪事件,裁判逐渐成为外界议论的焦点。在中国篮协近期举办的媒体座谈会上,关于如何管理裁判、提高裁判员执裁水平的话题就一再涉及。实际上,无论是篮协、CBA联赛委员会、裁判员办公室还是新成立的裁判管理委员会,都在积极地不停为解决这个问题想办法。
    本赛季,篮协对于裁判员的各种业务培训异常频繁,陈梦熊告诉记者,除了讲解新规则、判罚原则等“规定性动作”之外,裁判员办公室还会根据比赛中的实际情况或突发情况向裁判员提出临场判罚指导性意见和规定性意见,比如本赛季球场上有所增多的粗野动作、坏动作引起了争议,办公室就会向裁判员传达对这种动作加大判罚力度和准度的精神,并要争取做到判罚尺度统一,减少争议。
    业务培训之外,中国篮协也在管理机制上不断进行探索,除了末位淘汰、临场监评等措施之外,还正在研究建立裁判员“黑名单”制度。据了解,为了推进这项工作,目前裁判员办公室已经给联赛裁判员建立了个人业务档案,其中包括临场执裁判罚的准确率、是否受到过联赛纪律处罚等相关记录。这个制度如果出台的话,将会对裁判员形成更加严格的约束。

刘小龙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