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常规赛盘点之三 多项改革迎来利好

    如果总结本赛季CBA常规赛的关键词,改革肯定会是其中之一。赛季之前,中国篮协推出了多项改革,力度都非常大。针对不同领域和环节的改革自然有不同的目的,有些是为了让比赛变得更精彩,有些是为了给国内球员更多锻炼机会,有些则是为了积极顺应职业化的大潮。通过实际产生的效果来看,这些改革都给联赛带来了利好。
    去年国际篮联在比赛规则上作出很多改变,为了跟上国际潮流,CBA也进行相应调整,其中很多规则变化是为了鼓励对抗和进攻,比如扩大无撞人区、前场篮板之后的二次进攻由原来的24秒缩减为14秒,这些新规则加快了比赛节奏,让比赛的观赏性变得更强。最明显的就是比赛双方的得分大幅度提高,120分、130分甚至140分以上屡屡出现。2012至2013赛季,全联盟的最高场均得分为浙江稠州银行的110.56分,而本赛季广东东莞银行将这个纪录刷新到116.61分,此外场均得分在110分以上的球队有多达10支。这种现象的出现也让球迷们大呼过瘾。
    当然,具有CBA特色的末节单外援政策一定程度上也对进攻起到了鼓励作用,由于最后一节只能派出一名外援参战(亚洲外援不受限制),比赛过程中各队都希望能够在前三节确立尽可能大的领先优势,这样一来球队在进攻端无疑会变得更加积极。
    不过末节单外援的主要目的还是给国内球员更多锻炼机会,这也收到了效果,最后一节,国内球员可以获得更多出场时间,掌控更多的球权,也有了更多的出手机会。以辽宁队为例,以往在末节可以上双外援的情况下,他们的国内球员还显示不出太大的威力,本赛季这些队员出现了集体爆发的场面,成为球队末节胜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CBA赛场之外的改革同样惹人注目,裁判员管理委员会首次成立,与其他机构不同的是,该委员会的成员全部为各俱乐部的投资人或总经理,2014年11月23日,北京客场与佛山的比赛出现判罚争议,裁判员管理委员会责成裁判员办公室作出专业认定,之后各成员齐聚广州,给出最终的处理意见,这是裁委会首次行使职权。该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CBA的管办分离迈出了一大步,因为管办分离的一个主要形式就是投资人自己管理自己的联赛,裁委会就是这样的性质。
    本赛季的各项改革尽管已初现成效,但正如CBA联赛办公室主任张雄所说,任何新的改革都要接受时间的检验,只有积极的效果持续下去,才能证明改革是真的成功。而改革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增加新的内容。所以,中国篮协正在准备针对末节单外援政策做进一步的改进,取消亚洲外援不受限制的特殊规定,该项提议正在研讨之中。而在管办分离方面,更深入的改革方案已经提交到了国家体育总局,不出意外的话,下赛季CBA将会出现更多积极的变化。

(刘小龙)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