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大越野2015中国冰雪越野拉力赛纪实

    2015中国冰雪越野拉力赛作为一个国家级冰雪汽车赛事在黑龙江苍茫的大地展开,2月3日至2月12日,车队一路日夜兼程,从“中国东极”抚远抵达赛事终点“神州北极”漠河,纵然这一路爬冰卧雪,苦乐相随,但是一条条车辙已经将“冰雪大越野”结结实实地印刻在黑龙江的冰面之上。

    八千里路云和月 一江浩荡冰与雪

    哈尔滨——抚远,800公里;抚远——同江,195公里;同江——萝北,200公里;萝北——嘉荫,218公里;嘉荫——逊克,165公里;逊克——黑河,192公里;黑河——呼玛,225公里;呼玛——漠河,426公里;漠河——哈尔滨,1400公里。10天4000公里,晓行夜宿,除了吃饭与睡觉,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滚滚车轮上度过。尤其是从哈尔滨到抚远,车队一日奔袭800公里,进入抚远已是晚上20时,一众人马第一次体会到拉力赛的艰辛,冬日抚远的静谧也就此被赛车的轰鸣打破。在这个中国最早迎来日出的地方,一辆辆赛车由此踏上征程。

    如果说马不停蹄的长途奔袭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那么冰雪路面的驾驶则是对精神与驾驶技术的双重考验。沿黑龙江一路北上,车队逐渐深入大兴安岭腹地,山间公路的走势不但上下起伏,而且曲折多弯,山道上厚厚的积雪下边是经车轮多次碾压后形成的冰面,暗藏杀机,路面车轮急刹后留下的黑色印记时常可见。一个接一个的各种类型弯道不断出现在眼前,驾驶者务必全神贯注地应付每一处变化,一路下来纵然精神高度紧张,但是弯道技术与驾驭车辆的水平的确得到很大提升。也由此切身感受到赛车运动的不易以及征服赛道所带来的快感。

    本项赛事的所有赛道都设立在冰封的黑龙江江面上,由于各地的地势以及江面封冻情况、降雪情况各有差异,因此每一个赛段的路线与路况都是不可复制且不尽相同的。今年,黑龙江封冻情况属于文封江,雪厚冰薄,积雪经过阳光照射及风化表面已经形成了一层硬壳,轮胎很容易陷落其中。在第一赛段抚远站的比赛中,记者所驾驶的工作车在起伏的车辙与积雪中一路“弹跳”着摇摆前进,依靠低挡位大扭矩一次次摆脱困境,艰难地完成了“处子”赛段。但由于是第一站的比赛,无论车手还是后勤保障人员对赛道都需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先后有5辆赛车和保障车陷在积雪中无法前进,“欲速则不达”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由于赛道是自然冻结的江面,虽然最厚结冰处可达1-2米,但是在很多地方,清沟与暗沟也成为对过往车辆的主要威胁。因此这一路溯江北上,车手与工作人员在比赛中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赛前通过反复的勘探与设定路线,制定出最安全的行进路线,使大赛得以顺利进行。经过10天9个阶段的比赛,来自卡威飙驰越野拉力车队的车手王东江与姜伟最终夺得总成绩第一名,成为2015中国冰雪越野拉力赛总冠军。

    “铁血”韩魏

    韩魏,一个普通人陌生的名字,一个中国赛车界如雷贯耳的名字。在许多人的脑海中卢宁军作为第一个参加达喀尔拉力赛的中国车手,一直是“车王”桂冠的拥有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车坛群雄并起,而成绩最为显赫的则莫过于韩魏和周勇。周勇至今保持着中国选手参加达喀尔拉力赛的最好成绩,而韩魏则是国内车坛当然不让的霸主,2010年曾囊括COC(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CRC(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双料年度冠军,2014年CGR(中国越野拉力赛)总成绩亚军,中国选手第一名。

    初次与韩魏相见是在本届赛事抚远站的发车起点,越野联盟车队因为赛车故障,经过连夜赶路刚刚从哈尔滨到达抚远就马上投入比赛。听说他们还没有吃饭,记者把车上的食物分发给越野联盟的宫世峰和与他同车的驾驶员,而那个当时双眼布满血丝,胡子拉碴,满脸倦容的车手正是“车王”韩魏。

    在随后的比赛中,与韩魏的接触日渐增多,面对面的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对他的了解。韩魏是浙江台州人,言谈文雅,举手投足颇有江南文士之风,如果不是穿着赛车服,绝对看不出他职业赛车手的身份。但就是这个文质彬彬的韩魏,到了赛场便化身拼命三郎,从2007年参加南北挑战赛开始,韩魏踏上了他再也难以割舍的赛车之路。从刚开始对赛车一知半解的热血发烧友,到跻身国内越野赛场上最顶尖车手的行列,韩魏的艰辛付出远远超乎常人想象。他坚持每年高强度不间歇地系统训练;曾单人单车在库不齐沙漠中拉练数十天;不断钻研赛车改装技术并自行研发专用赛车,韩魏的天赋与能量被赛车这项运动不断激发出来,似乎他就是为这项运动而生。

    为了参加中国冰雪越野拉力赛,韩魏不惜在春节前夕赶到黑龙江,因为时间紧迫,无法驾驶自己赛车参赛,韩魏只能临时借用越野联盟的赛车参赛。但是运气这次却没有站在韩魏一边,在2月7日萝北站的比赛中,由于变速箱故障,韩魏无奈退出比赛。在随后的几天中,几乎所有人都盼望着韩魏的赛车重新出现在赛场上。终于在2月11日呼玛赛段的发车现场,韩魏的赛车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尽管明知因为错过三个阶段比赛已无有效成绩,但韩魏为了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依然星夜兼程,在凌晨2点赶到呼玛参加剩余的比赛。两次故障,成绩无望,在面对诸多不利因素的情况下,韩魏的选择依然是不放弃,坚持到比赛的最后一刻。也许,这就是他可以取得过人成就的原因之一。

    在比赛进行期间,本届赛事随队摄影师陶钢曾经对记者说:“我非常喜欢韩魏的眼神!”记者问他为什么,他说:“在他的眼睛中我能看到一种坚韧与不服输的勇气!”

    “万能胶”凯歌

    在本届赛事的车队中有一辆蓝色的丰田FJ十分惹眼,在公路集结时,它是最后的收尾车;在赛道比赛时,它是抢险救援车;在电台通讯出现故障时,它又是技术保障车。这辆挂着5号工作车牌的SUV驾驶员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凯歌”,而作为赛事的志愿者,“凯歌”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无偿的。

    如果只看容貌,你不会猜到“凯歌”已年届花甲,他周身散发的活力与激情很容易将你感染。1968年来到边疆农场下乡的“凯歌”曾经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汽车连的驾驶员,常年驾车往返于黑龙江沿岸,对于这条母亲江怀有深厚的感情。而具有40多年驾龄的“凯歌”对于汽车有着近乎痴迷的喜爱,退休之后,他特意买了一辆越野性能出色的二手丰田FJ用来远足,西藏、新疆、内蒙古……“凯歌”几乎驾车游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事实上早在2003年,“凯歌”就已经涉足冰雪汽车赛事,当时他在报纸上看到黑龙江一场民间冰雪汽车赛事的消息后,便主动致电联络,由此开始接触冰雪赛车运动。但是由于工作繁忙,直到退休后“凯歌”才有充裕的时间来深度介入这项运动。本届比赛举行前,得到通知的“凯歌”专程从北京驱车1200公里赶到哈尔滨,成为全程参与赛事的“义工”。 

    尽管身为志愿者,但“凯歌”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不逊于任何人。在整个团队之中,他保持着多项纪录:年纪最大——生于50年代的“凯歌”年逾花甲,是团队中年级最大的人;驾龄最长——从1970年调入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汽车连,“凯歌”的驾龄已长达45年,单单驾龄就已超过团队中绝大多数成员的实际年龄;角色最多——在整个赛事举行期间,“凯歌”的身影总会出现在各个地方,后勤、救援、通讯保障、摄影摄像,任何人只要大呼一声“凯歌”,他准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出现在你的身边;经验最丰富——由于接触冰雪汽车赛事时间早,驾龄长,对于赛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凯歌”总能够拿出非常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为赛事的顺利运行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每天入住宾馆后,“凯歌”总喜欢沏上一杯浓浓的普洱,与同行的年轻人共同交流当日的比赛或一路的见闻,相谈甚欢。他说:我喜欢与年轻人在一起的感觉!

    “老师”陈学众

    在本届比赛中,有一个人从始至终都很难引起大家的注意。吃饭时,他默默地一人坐在角落,简单几口清粥小菜;活动时,远离喧闹,独自拍摄着一些照片;入住或离开酒店时,总是一个人拖着行李箱。这个没有前呼后拥,说话慢条斯理的老人却正是本届赛事的“最高指挥官” 国家体育总局汽车摩托车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副主席——陈学众。

    尽管陈学众刻意地保持着一贯的低调,但事实上,本届比赛的每一个环节他都了然于胸,并亲自监督、予以指导。为了及时参加抚远开幕式,陈学众在2月2日下班后,驱车25个小时,长途跋涉2000余公里,从北京赶到东极抚远,仅此一事,便可看出他对于这项新设立赛事的重视与关注。而在比赛的每一个赛段中,陈学众都始终亲自驾车,在车队的最后压阵,确保整个赛段安全、顺利地结束。

    曾经身为清华大学汽车系实验室主任,陈学众在赛车圈始终被人们尊称为“陈老师”,即使日后成为汽车摩托车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的管理者,陈学众身上严谨的学者风格依然没有改变,以往对于大型比赛的勘路,他总是亲力亲为,将比赛的路线与沿途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此次也不例外,尽管是第一次跟随比赛车队熟悉路线,但是陈学众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对于本项赛事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判断与规划。在比赛间隙的交谈中,记者同陈学众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对于冰雪越野拉力赛,陈学众指出了不足,同时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设性意见。

    作为一次大胆的尝试,黑龙江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首次涉足投资体育产业。陈学众对于引入社会资本共同打造汽车赛事也给予了肯定。在陈学众的眼中,中国未来的汽车运动发展,必然离不开资本的加入与推动。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与帮助下,冰雪汽车运动的未来发展前景可期。

(蔡秀丽)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