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段位制推广工作启动 推进武术复兴

    去年11月,湖南首批实施国家校园武术段位制试点单位命名授牌,暨实施国家校园武术段位制工作在长沙正式启动。
    湖南校园武术段位制工作遇到了一个良好的大环境: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湖南省内尚武氛围日益浓厚,参与练习武术的学生日益增多,全省参加武术提高班的学生超过2万人。2005年,参加湖南省青少年武术锦标赛的中小学生只有2所学校的30多人,到如今,省青少年武术锦标赛已有54所学校、1000多人参赛,它也成为全省青少年锦标赛参赛人数最多的项目之一。

抓住武术发展战略机遇

    武术自古以来就已深深融入湘人“霸得蛮”的灵魂之中。1958年,湖南省体委率先组建了湖南省武术队,武术活动一时遍布三湘四水。然而时过境迁,2006年9月在株洲举行的湖南省十运会上,武术项目被取消,武术人没有了交流平台,更没有省级专业队,国术也沦落为民间自娱自乐的生活方式。
    湖南武术运动推广也几乎陷入停滞,随着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纳入国家体育发展战略,武术段位制的全面推进,让湖南武术人看到更好的发展机遇。以湖南省体育局副巡视员、省武术协会主席、省校园武术段位制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正培为首的湖南武协将武术段位制推广作为重中之重,明确提出了以《中国武术段位制工作手册》为依据,以指导员、考评员培训为重点,以考试点为依托,以学校和社区为阵地大力抓好段位制推广。
    湖南武协团队统筹分析,认为中国武术段位制既是推动我国武术社会化的突破口也是推动武术市场化的基础。协会明确,段位制的目标不是要培养武术家和专业运动员,而是掌握一个健身的方法,培养对武术的兴趣和终身体育的意识,让武术惠及更多的民众和学生。
    省武协将国家武术段位制标准看作中华武术的国标,建立了省武协直属的武术段位制推广培训机构和武术段位制推广志愿者服务机制,扶持有条件的武术团体和个人,在基层创建兼有培训、考试、组织及推广武术锻炼职能的武术段位制考试点,使武术段位制的推广普及工作深入到广大习武者的身边。

考试点解决习武难题

    为帮助习武者树立习武目标,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获得荣誉感,湖南通过段位制考试布点全省解决习武之人“学有所得、练有所用、考有所求、比有所乐”。经过一年努力,湖南已在全省各市州成立了段位考试点70个,其中获得段位指导员资格有820人,获得段位考评员资格有650人,同时有近万人获得相应段位。目前,全省参加段位拳习练的人近10万,习练段位拳并有意向取得段位的人已过5万。省体育局和省武协还将武术段位制列入了湖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和省青少年武术锦标赛以及全省有关武术比赛运动员的参赛资格。
    湖南明确以“专门机构、专人管办”为组织建设要求,以各级武协主席为段位制第一责任人,段位考试点申报工作日见成效,湖南仁山青少年武术俱乐部、南北少林武术院、东方文武学院等首批21个中国武术协会段位考试点正式在湖南体育职业学院授牌。
    在段位制推广中,湖南把校园当作重中之重。去年底,全省280多名武术教练参加了武术段位制中段位湖南“省考”,这些获得武术段位制指导员、校园武术段位教学资质的教练,将把武术的种子播撒校园。
    陈正培介绍,省武协将举办3—4期全省武术段位指导员、考评员培训班,免费培养1000名武术教师。2014底,第一批320名骨干已培训完毕,目前被分到各个县的试点学校,去指导当地的武术教师和体育教师开展武术段位教学工作。

校园武术蔚然成风

    在我国首个全面推行武术健身操进校园的试点县桃江县,所有公办的180所学校都推广了武术健身操,超过95%的学生熟练掌握了武术健身操。这股武术健身操的热潮随后在长沙、株洲、湘潭、岳阳、益阳、娄底、衡阳的中小学广泛传播,成为学生们大课间活动的主要内容。
    为缓解和改善武术进校园中师资不足这一现状,湖南积极引入社会力量,让青少年武术俱乐部走进中小学校,利用学校的场地和设施,发挥俱乐部的专业教练员资源,以及训练和经验方面的优势,整合双方优质资源。
    2014年,湖南省体育局拿出30万专项经费用于校园武术段位制教师培训。而各县市区则将责任分解到人,长沙市开福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黄阳更是亲自主持召开武术进校园会议,12位试点学校校长全部参会,开福区专门安排了15万元经费用于12所学校实施校园武术段位制推广工作。
    湖南省体育局局长李舜表示,下一步,湖南还将联合教育部门在全省更多中小学推行武术段位制,段位制推广将下到幼儿园,上到高中大学。
    目前,长沙市天心区、开福区以及新化、耒阳、临湘、冷水江等地的校园武术开展得红红火火,武术已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一项运动。而湖南也有望在2015年底布局50个县(市、区)和500所试点学校,让常年参加武术段位习练的学生超过50万人。
    武术进校园已成为湖南省体育、教育和社会开展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的新型模式。

蒋亚明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