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足坛外援—鲁能泰山从“自力更生”到“中国皇马”

    在广州恒大之前,中国足坛唯一和西甲豪门皇家马德里有如此气魄和胸怀的俱乐部,就是鲁能泰山——正是在这家俱乐部的带动和影响下,中国足坛掀起了“前恒大时代”的外援军备竞赛,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尤其是中超联赛开始吸引全世界的关注目光。
    有趣的是,在成为“中国皇马”之前,鲁能泰山一直是中国足球职业化之后在外援选择方面最保守的俱乐部:1998年之前,当时还名叫济南泰山、济南泰山将军队的他们一直拒绝外援,只是通过本土球员“自力更生”。
    但从1998年引进球队历史上第一名外援巴力斯塔之后,鲁能泰山便一发不可收拾,1999年首次加冕“双冠王”、2004年成就“三冠王”、2006年再次荣膺“双冠王”,外援的贡献不能不提。
    除了外援,历任外籍主教练也在提升俱乐部战斗力、带动国内球员成长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以桑特拉奇为例,就重点提拔、培养了高尧、宋黎辉、矫喆、韩鹏等球员,他们日后全都成为国家队一员;在图拔科维奇时期,以王晓龙、李微、苑维玮、周海滨、崔鹏等“08之星”同样大放异彩,时至今日,还有不少山东球迷在回味那个属于图拔、属于山东足球最美好的年代。
    甚至就连鲁能泰山引以为豪的青训,也充斥着“外援”的影子:1999年,在桑特拉奇的引荐下,欧洲著名青少年足球教练可可维奇就任“鲁能足球学校校长”一职。正是在这名前南斯拉夫青少年足球工作者的努力下,鲁能足球学校成为全国培养足球人才的圣殿,为鲁能以及中国足坛培养、孕育了大批足球人才。
    从一支相对保守的球队到如今一线队、梯队、足球学校都充斥着外国足球因子,鲁能泰山走过了一条最特殊,也最典型的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发展之路。在中国足球职业化之初,外部的力量是强大的,是需要借助的,但随着外部力量的更多加入、融合,中国足球自身也在和愈发强大的外部力量一起进步、共同强大。

(林剑)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