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校园足球 还差哪些“临门一脚”?

    足协改革、申办世界杯、国足建设、青训体系等这一系列让人激动的内容都写进了足改方案里。校园足球是方案中重要的一个内容,但推进校园足球也非想象中那样顺遂,眼下足球进校园就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场地问题,另一个是师资问题。

困难:场地与师资

    场地不足。足球场地数量严重匮乏、基本配置也不达标是影响校园足球发展的一大难题,许多中小学均面临空间不足、没有草坪、辅助训练器材短缺等问题,尤其是在寸土寸金的城区,5人制、7人制的训练还可在校园内进行,但标准的11人制足球场对大多数中小学来说实在是一种“奢侈品”。
    根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结果,足球场地总数较之2003年的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才增加了7100个,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得出的数字:标准的足球场地仅有93块,可以兼用于足球活动的非标准场地仅1385块,那么,北京市公立中小学近1800所,即使将这些场地都交给中小学来使用也平均不到每个学校一块足球活动场地,更何况北京市这些足球场地(标准和非标的)的隶属关系复杂,并非一定能够和中小学校完全共享场地资源。
    师资匮乏。中小学体育教师虽然毕业于专业院校,但有足球专长的却少之又少,只能带学生做一些基本动作练习,学生达到一定的普及水平后,如再进一步提高,在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技战术上就会遇到瓶颈。另外编制问题,如若招聘专业的足球教师也并非易事,外聘专业教练员一方面不太稳定,另一方面社会上优秀的足球教练员也很短缺,如何解决中小学足球师资的问题是关系到校园足球能否成功的关键。

应对:因地制宜 促落实

    统筹规划。发展校园足球应以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为切入点,保证现有教学大纲不变以前提下,扩充足球课时数。增加课外足球活动形式,足球要学,其他的项目也要学,像篮球、排球等,不能因为要学足球而荒废了其他项目。
    因地制宜。一些受场地限制的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开展像“笼式足球”一样的小型足球项目,在空间不大的环境里进行足球活动、训练和比赛,暂时缓解标准足球场地不足的问题,先将校园足球做起来。
    激发兴趣。兴趣关乎到校园足球能否落实到每个孩子身上,让他们从被训练到自发热爱,引导和启发中小学的学生们,通过多媒体、卡通画、APP等现代的手段,让学生们从小喜欢足球、热爱足球,将来为国家足球梦作贡献。
    奖励机制。建立奖励机制是有利于校园足球的推广普及,从学校角度,看得见摸得着奖励更能带动方案的落实,学校会最大限度调动师资、场地、设施等资源大力发展足球运动。对学生而言,奖励会激励他们坚持踢球的愿望,家长也会支持孩子踢球,从而带动足改方案的真正落实。
    安全到位。足球是一项对抗性强的体育活动,很多家长不希望让孩子踢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安全问题,应对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安全管理,从管理方面,校长、体育教师、班主任都要有很强的安全防范意识,充分重视学生安全问题。其次是要完善保险制度,如投保公众责任险、人身意外险等,解除校领导、体育教研组对学生人身安全的后顾之忧。

(首都体育学院教授、北京体育场馆协会副会长  霍建新)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