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F1风雨走过12年 中国大奖赛初心不改
一转眼,F1中国站大奖赛走过了十二年。早已不仅仅只是观看一场比赛那么简单,值得称道的是,为推动赛车运动发展,F1上海站初心不改。
十二年前,人们带着新鲜感,只知道舒马赫,看F1赛车呼啸着驶上赛道;十二年后,习惯了马达的轰鸣,车迷们各有支持的车手和车队。那天签名会,上百名车迷涌入赛道,等候了四五个小时,与车手展开近距离接触。
一大变化是,与F1有关的汽车文化正在兴起。嘉定区安亭汽车城汽车博览公园的上海汽车博物馆一场回顾F1赛事66年的珍贵展览“速度之荣耀方程式的变量”向公众展出。展览围绕一级方程式赛车中的赛车、车手、车队,以及他们所付出的艰辛和成就的辉煌,从人文的角度分析这一赛事兴盛不衰的原因;展示不同时期的赛车、难得一见的冠军车手器物、知名画家的赛事艺术作品、丰富的多媒体影像资料,为观众展现一个多维度的F1赛事。另有汽车模型学生创意大赛、大众汽车工业旅游……与汽车相关的展览、竞赛、休闲等,都成为汽车文化的载体,了解汽车之外也更多地了解、熏陶着嘉定的文化历史、风俗传统。
开幕式都试图展现海派多元文化,今年武术唱起了主角。
另一变化是传承融合传统文化。开幕式的“精武”表演,除了武术视觉感强外,更看重其文化与上海城市精神契合。“精武”崇尚“爱国修身、正义助人”,正合了“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
或许有人感觉,F1落户上海这么多年,早已没有当初那股火爆劲了。但如果在上赛场身临其境的话,也许就不会这么觉得了。
看台上,梅赛德斯的车迷们争议,汉密尔顿的粉丝为偶像打破“上赛场无卫冕”魔咒而兴奋,也有车迷认为汉密尔顿和罗斯伯格应理性处理双方关系,还有车迷对所喜爱车队的优势津津乐道。
值得一提的是,法拉利车迷的情结依然很深,莱库宁和维泰尔的粉丝规模丝毫不少,还有车迷拿着祝福舒马赫的海报。久事赛事营销总监杨亦斌表示,“毕竟经过了10多年的培育,F1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消费群体。随着汽车文化不断积累,车迷数量不断增加,让赛事总体上座人数,购票数量都比较稳定,不像刚引进时的大起大落,有时票房飙升比较厉害,但有几年就一下子落下来。”这次,主看台和H、K看台都有9成以上的上座率。
“上海车迷的形成与赛事成熟是一个过程,尽管与网球相比,车迷没法自己体验开赛车,但F1凭借着独特的文化吸引人,这种文化的积淀也培育了车迷群体越来越成熟。”不少车迷建议能有更多“亲近”F1活动,如教市民如何看懂F1比赛、F1在上赛道如何跑等,也可尝试在学校开展F1相关知识普及,增加F1的专业人群基础。
(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