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竞技互促相通 期待武术普及与提高

    虽然社会上经常有“高手在民间”的说法,但在武术专业人士的眼中,专业运动员良好的基本素质、优良的训练保障所练就的能力,是社会民间习练人士所无法比拟的,他们如果认真习练传统武术,对传统项目的传承和自身竞技水平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传统与竞技专项没有矛盾

    总局武管中心副主任陈国荣认为,很多专业队对传统项目一度不太重视,但实际上队员本身早已具备接受这些传统项目的能力,就是没有花时间去练习。他说,专业队员练传统武术,与他的专项并没有矛盾,而且对他的竞技能力只会有促进、提升的作用。现在一些教练员担心习练传统项目占用过多时间从而耽误主项,其实没有必要。他说,要练好传统项目肯定需要时间,但这并不需要担心,高水平运动员有能力在时间分配上处理好。对于专业队员来说,只要每周认真去练一次,每天的准备活动或训练结束后各有10分钟作为热身、调整就够了,因为运动员本身都具备了运动能力。
    陈国荣说,对于各省区市运动队来说,总局武管中心也要求他们要掌握一下本地的特色拳种,这也让地方传统项目的传承又多了一个抓手。

传统项目有助对武术理解

    云南省武术队总教练胡宝林认为,传统武术是武术对外推广所离不开的,对于竞技武术人来说,大家也都觉得传统武术非常好,不能割舍。他认为,传统项目对于帮助运动员加深对武术内涵、精华的理解很有帮助。同样是南拳,竞技套路中的南拳与传统南拳的区别在哪里?他说,最大的区别是竞技的难度要高一些,而且有一些规定,必须要完成相关的动作,但传统南拳主要看自己的发挥,主要看功力、功法、风格、特点。对于运动员来说,其实习练传统项目相对轻松,因为难度不大。
    目前对于各专业队来说,在平时训练中对传统武术的重视程度也是各不相同。胡宝林说,云南队还是比较重视的,不过有些队并不重视,一些年轻教练本身对传统武术也很陌生,这主要是传统项目有一个传承的问题,它不是看录像、看教材就能完全掌握的。而作为教练员来说,目前平时主要精力还是集中在几个竞技项目中,这也是竞赛杠杆所决定的。而过去,他作为运动员那个时期,这些传统项目都还是有的,因为当时传统项目也属于赛事竞赛项目。

竞技和传统项目有相通之处

    总局武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专家王培锟认为,竞技武术和传统项目本身并不是割裂开的,它们从规则上就有很多相通之处。
    他说,现在运动员对传统项目的掌握不如过去,主要是由于他们没有经过良好的训练。目前对于专业运动员在传统项目上的要求,王培锟认为有很大的必要。他说,运动队都有自己完整训练体系,而且很多老教练本身就是传统项目的传承人,只要加以重视,并有相关的制度保证,恢复传统项目的水准并不难。他说,运动队本身就是武术的传承机构,他们的作用和能量是民间武馆、社团所无法比拟的。
    王培锟感觉,这几年专业队的传统项目水平有明显进步,除了体现在参赛人数的增多上,项目、拳种也更加丰富了,例如过去一些拳种人数很少,只要报了名,基本上都能列前8,而现在则需要进行更激烈的竞争,这就会有一个相互促进的作用。
    王培锟认为,武术传统项目经过几百年来的积淀,对人的培养、对文化的需求有自己丰富的内容,这是竞技套路所不能比拟的。他说,学习了传统项目后,肯定会增强运动员对某一个类似动作变化、节奏的意识,无形中会提高他的专业技术和竞技技术。这主要是由于传统项目讲究身体运用和力的用法,更讲究基本功,这对竞技武术都非常有意义。并且专业运动员习练传统武术,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让他们与社会民间习武人士更加贴近,会促进武术的普及与提高。

(蒋亚明)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