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专业队传统项目复苏

    4月10日,2015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传统项目赛区)在重庆市大渡口区开赛。作为每年一届的武术专业队传统项目赛事,今年的传统项目冠军赛参赛队伍、人数均创历年来之最,这一方面与赛事是今年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资格赛的属性有关,也与近年来总局武管中心、各省区市运动队对传统武术项目的重新认识与高度重视分不开。
    而事实上,在经过一番曲折后,目前在我国的武术运动队中,一度被边缘化的传统项目和传统拳种正在复苏。

本不陌生,专业运动员曾是传统项目高手

    对于我国的武术运动队来说,传统项目其实并不陌生。上世纪80年代前后,对武术专业运动员都有掌握传统项目的要求,并且在竞赛、训练上有相应的保障。那个时期的优秀运动员都有自己的传统项目主项而且水平都很高,如今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在担任武术教练和管理工作。只是由于后来的竞赛体制变化,传统项目才逐渐被边缘化。
    总局武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专家、本次赛事仲裁委员会主任王培锟认为,那一时期是传统项目在专业队发展得最好的时期。他说,在民间,武术传统项目都是很原始、乡土味很浓,经过那个时期很多专业运动员的习练、传承,以及比赛杠杆等作用,很多传统项目的发展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平,涌现出一大批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的著名运动员。
    王培锟认为,传统项目和竞技套路的结合对运动队、运动员来说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为传统项目中间包括了很多攻防技击技术,很多人正是由于对传统项目的不了解,导致竞技套路出现体操化的趋势,使武术成为一个简单的肢体运动,那就完全失去了武术的本意,也就没有了民族特色。”他说,通过传统项目的比赛,肯定会提高运动员武术意识以及技击能力,尤其是攻防能力,这

是武术运动员所必须具备的。
    总局武管中心副主任陈国荣也认为,武术传统项目所具有的文化底蕴、历史渊源、动作结构等等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手段。实际上,很多传统项目对基本功要求非常高。他举例说,现在一些运动员的形意拳练得不像样子,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经过站三体式这样的基本功训练,练出来行家一看就知道了。

更接地气,传统项目有自己的生命力

    今年11月将举行的武术世锦赛中,传统项目的男子形意拳、朴刀,女子八卦掌、双剑首次被列入比赛项目中。中国武协教练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武术队总教练胡宝林认为,这样的变动也显示了传统项目的生命力,当然,之所以选择这些项目,也是由于它们所具有的代表性。
    作为曾经多次获得全国传统拳冠军的老一辈优秀运动员,作为教练的胡宝林一直认为,对于武术专业运动员来说,如果只是搞高难度的竞技套路,与民间传统项目完全脱轨,这不是什么好事。他说,实际上,传统项目不打难度、与民间武术习练者更贴近,因此也更接地气。他所在的云南队就是一支对传统项目非常重视的队伍,本次比赛云南运动员的形意、八卦项目成绩都很好,收获多个冠军。
    胡宝林说,对于专业队员来说,习练传统项目对他们打难度、打自选套路有很大的帮助。“武术拳理相通,传统项目中有很多基础性的东西,如果这些基础性的都练不好,那么自选套路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他举了个例子,比如传统项目中的南拳、八极拳等,有不同的功力、功法、风格、特点要求,运动员掌握这些后如果再加上一定难度,其自选套路的演练一定会非常出彩。
    去年仁川亚运会男子南拳南棍全能冠军、浙江运动员王地告诉记者,习练传统武术对自己的帮助非常大。虽然是从竞技武术直接入门的,但习练多年武术的王地有种越来越强烈的感觉:竞技项目非常需要传统项目来作为支撑,需要传统元素来给予灵感和素材。王地说,传统武术是集攻防技击、御敌、养生、健身于一体,是竞技武术的基础,而攻防技击是武术的本源,也是传统武术的主体。他说,自己所接触很多优秀运动员中,大家也都非常喜欢传统项目。

(蒋亚明)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