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助推CBA职业化 赛事发展更加正规

    选秀,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流行词汇,在体育领域也不陌生,世界上很多职业赛事都有类似的模式和制度。下赛季,CBA也将启动选秀,在4月底召开的联赛委员会会议上,“港、澳、台球员、大学生球员参加CBA联赛统一选秀”的试行方案获得原则性通过,之后CBA联赛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又就该方案向记者做了详细解释。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选秀工作将在5月或6月正式开启。
    参加新赛季选秀的球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年满18周岁并且是首次申请参加CBA联赛;二是港、澳、台球员须参加过本地区最高水平的篮球联赛;三是大学生球员须参加过CUBA或大超联赛。
    试行方案中还规定,每名运动员最多有两次申请参加选秀的机会,通过申请且经过筛选之后,将有50人左右进入到选秀训练营,并参加最后的选秀。选秀将根据上赛季联赛排名,采取倒摘牌形式进行,选秀权暂时不能交易。被某支球队选中的球员如果拒绝与该球队签约,之后两年或两年以上不允许注册进入CBA联赛。被选中的球员将与俱乐部签署1加1的合约,即该球员为俱乐部效力一年之后,俱乐部拥有一年的优先续约权。被选中球员的工资将按照顺位制定,对于“状元”的工资标准,联赛委员会经过讨论,也给出了暂行规定。同时联赛办公室负责人还表示,选秀过程中,争取做到每家俱乐部拥有两轮选秀权,不过这还要依据之后的报名情况以及球员水准决定。
    在中国篮球联赛的历史上,球员选秀曾经出现过,早期的CBA进行过外援选秀,NBL也曾组织过外援和大学生的选秀。如今随着CBA的日益成熟,港、澳、台和大学生球员选秀制度的启动,应该说会很大程度上促进联赛的职业化进程。
    首先,选秀制度本身就是职业化和市场化的产物,在美国,NBA、NFL等高水平赛事的选秀大会对于球迷来说是一年一度的体育盛宴,其影响力丝毫不亚于甚至还会高于一场重量级的正规比赛,去年NBA选秀大会在全美的直播收视率达到了2.3,创造了历史新高。CBA的选秀尽管暂时不能和这些世界闻名的选秀相比,但它势必也会在联赛休赛期吸引大量的球迷关注,从而进一步提升CBA的品牌形象。
    其次,选秀可以吸引到更多优秀的篮球运动员进入CBA,最近几年在CBA的赛场上出现了很多大学生球员和香港、台湾球员的身影,其中很多取得了成功,上赛季来自清华大学的曾令旭在佛山队发挥出色,新赛季受到了多家俱乐部的关注。来自台湾的李学林、林志杰、曾文鼎等球员都先后在各自球队中扮演主力角色。但实际上,港、澳、台和大学校园中的优秀人才还有很多未被发掘,通过选秀训练营和选秀大会,这些球员有可能脱颖而出,实现进入CBA的梦想。他们的加入也可以丰富联赛的元素,增添更多的看点。
    另外,大学生选秀一定程度上会为“体教结合”做出示范,NBA选秀中的很大一部分优秀球员就来自NCAA,大学生球员就相当于美国职业篮球的梯队,现在中国也在倡导“体教结合”,尽管从目前来看二者之间还存在一些限制,大学生球员在训练的系统性上也和专业篮球运动员有差距,但选秀模式无疑可以为双方搭建一个桥梁,在这种模式的激励下,大学生球员会看到更多的进入CBA打球的机会,他们的训练水平可能就会越来越高,反过来,CBA联赛以及中国篮球也可以从校园里得到更多的新鲜血液。

刘小龙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